秋的解释|秋的意思|“秋”字的基本解释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秋的解释|秋的意思|“秋”字的基本解释

“秋”字的甲骨文像蟋蟀形状,前面像蟋蟀的触角,背上突出的部分像翅翼。蟋蟀在秋天鸣叫,可能因此就用蟋蟀的形象来表示秋季。字形发展到大篆时,“秋”字的构成是“禾”与“火”加一个像蟋蟀形象的字组合在一起。

战国时伟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有“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的诗句,意思是说,时光匆匆地逝去不肯久留,春天和秋天轮流更替。成语“春华秋实”是说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禾苗经过像火一样的阳光的烤晒,谷物成熟了,称“麦秋”、“大秋”。这时田野里是金灿灿的一片,所以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称为金秋时节。在农业占主要地位的中国,从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开始,每当收获时,就要举行隆重的“告秋”祭祀活动,把收获的喜讯告诉祖先或自然界的神灵,这种秋收季节祭神的活动,在中国一直延续了好几千年。

秋天是美好的,“秋月春风”就是指美好的时光。唐代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的诗句,意思是说,琵琶女说自己及时行乐一年又一年,美好的时光都随随便便地度过了。还有一个形容词叫“秋波”,是用来形容美人的眼睛像秋水那样清澈,宋代苏轼诗中有“佳人未肯回秋波”,意思是说,美人始终不肯回头看一眼。“秋水”就是秋日的水,可是唐代的王勃把它写得那样美。《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写傍晚雨后初晴的景色,大意是晚霞与孤零零的野鸭一齐飞动,秋日的江水和天空是一样的颜色。

“秋毫”是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比喻十分微小的事物。“秋毫之末”指细毛的尖端,那就更为纤细了。《孟子》一书中有“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的句子,意思是:眼睛能够把秋天的鸟的细毛看得十分清楚,却看不见眼前一车的柴火,大王您肯相信这种话吗?“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取民间一点一滴。

“落叶知秋”即一叶而知秋,比喻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看清其发展趋向,《淮南子》中有:“见一叶之落,而知岁时之将暮”的句子,说的是看到一片叶子落地,就知道已是深秋时节,快到年末了。秋风萧萧,落叶满地,会让人产生悲凉、伤感的情绪。“秋”还常用以表达凄苦的心境,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女主人公林黛玉写的一首《秋窗风雨夕》,写得真是淋漓尽致:“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大意是秋天到了,一片肃杀景象,花落草黄,孤灯伴着长夜,让人甚觉凄凉!本已是秋日若长,哪里还能忍受刮风下雨更添凄凉!

古代文人面对秋天和秋色,看到萧条的景象,往往发出“悲秋”的感叹,可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却唱出了另一种感情色彩。看看他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意思是从古以来,每逢秋天,人们便感到寂寞、孤独;我却认为秋天比万物欣欣向荣的春天更美好。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