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舟中敌国》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舟中敌国:zhōu zhōng dí guó
词源:《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词由:战国时期,有位军事家名叫吴起。有一次,他和魏国的国君武侯一起坐船顺黄河水流而下,途中,武侯环顾了四周的优美景色后对吴起说:“美极了,我们的国家多么坚固啊!这些自然屏障,真是魏国的无价之宝!”吴起答道:“依我看,国家坚固与否, 在于国君的德行, 而不在于山河的险要。……过去, 殷纣王的国家, 左有孟门, 右有太行山,北有常山(即恒山),南有黄河,但纣王修政不德, 虽恃有天险, 仍被周武灭除了。由此看来, 德行比山河的险峻还重要。如果大王不修德行, 就是我们舟上这些人, 说不定都可能成为您的敌人。”武侯听了大加赞赏。
词义: 同在一条船中的人都成了对头。敌国: 敌人、对头。比喻如果不讲德义, 亲近的人也会叛离。
书证: 唐·陆贽《陆宣公集》十一《论关中事宜状》:“是知立国之安危在势, 任事之济否在人, 势苟安则异类同心也; 势苟危则舟中敌国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