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铅刀一割》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铅刀一割:qiān dāo yī gē
词源: 《后汉书·班超传》:“昔魏绛列国大夫, 尚能和辑诸戎, 况臣奉大汉之威, 而无铅刀一割之用乎?”
词由: 东汉建初三年, 经常出使通西域的班超率领归附汉朝的疏勒、康居、于阗、拘弥等国的军队一万余人, 攻破了姑墨国的石城。于是, 班超即上疏朝庭, 请求增拨兵员, 一举踏平尚未臣服的龟兹等国。他说: 如果攻下龟兹, 那么西域基本上就清平无事了。我愿意象元帝时的俗吉效命于绝域, 像武帝时的张骞弃身于旷野。过去晋国的魏绛, 仅以列国的大夫身份同诸戎联合了。而我是奉了大汉的命令,依仗着大汉的威力, 尽管铅刀不锋利, 难道不能尽一割之用吗? 后来, 元帝终于同意增兵, 班超也终于征服了龟兹, 从此, 他的名声威震了西域。
词义: 不锋利的铅刀一割, 有时也能割断东西。铅刀: 不锋利的刀。比喻才能平庸的人, 若使用得当,有时候也有些用处。
书证: 晋·左思《咏史》:“铅刀贵一割, 梦想骋良图。”清·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八:“有道士招之曰:‘君气色凝滞, 似有重忧, 道家以济物为念, 盍言其实; 或一效铅刀之用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