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淡而无味》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成语《淡而无味》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淡而无味:dàn ér wú wèi

词源: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庶民因其淡而无味,不及米谷之香,吃者甚少。”

词由:话说唐朝武则天时,有个秀才叫唐敖,考中了探花后,因徐敬业反抗武则天,唐敖受到牵连,致被革去探花,仍旧降为秀才。唐敖受了这个打击,一气之下,决心外出游山玩水,以抒散郁闷。恰好唐敖的妻弟林之洋,是个跑海外经商的人,于是结伴飘洋来到了君子国。一上岸,遇到了吴之和兄弟俩。吴之和热情地接待了唐敖等人。他十分熟悉唐朝的习俗,连如何宴请客人也了解得很清楚。他说:贵处宴客,穷极奢华。可奇怪的是备办的菜肴不辨味之好丑,惟以价贵的为尊。比如燕窝,敝地一升谷子,可换燕窝一担。因为百姓觉得它淡而无味,吃它象似嚼蜡。这不知是何道理。

词义:食物淡得没有味道了。亦比喻事情或文章太平常,引不起别人的阅读兴趣。

书证: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十七回:“然而不下油、盐、酱、醋各式作料,仍旧是淡而无味。他说他那书,就是做书的作料。”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