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念奴娇秋海棠》咏秋海棠诗鉴赏
吴恩埰
轴帘银押,正匀脂杀粉,影攲墙侧。老圃黄花同耐冷,又是乍开时节。弱不禁秋,晕如酣酒,偏占倾城色。碧云堆护,伴侬消此清夕。应记掩扇重逢,嫣然一笑,不仗东风力。香雾迷离娇欲堕,禁得几分怜惜。翠羽啼残,红烟梦冷,睡去甜乡黑。胆瓶曾供,还夸旧日标格。
秋海棠是观赏花卉中的望族,据说有四五百种之多。其中最受人类青睐载培最广泛的是四季秋海棠。清人吴恩埰的这首词,就是歌咏四季秋海棠的。诗人从秋开的海棠写起,回忆了它春夜开放的情景,深情地歌颂了秋海棠的娇美。
词的上片,主要是告诉人们海棠在秋夜里开放了。“轴帘银押,正匀脂杀粉,影攲墙侧”。以银做轴的门帘放下来了;就在这门帘旁边,有一株秋海棠,它的花瓣好象均匀地涂上了一层淡淡的脂粉。花影倾斜在旁边的墙壁上。海棠,一般都栽培在门前墙边,因此,门前墙边,也就成了歌咏海棠诗词的典型背景。比如:明人陈复道形容“秋海棠”是“墙根昨夜开无数”,清人朱爱新则说它是“素影风摇玉砌旁”,清人黄景仁也描写秋海棠是“墙根愁雨复愁风。”本词也是如此。“老圃黄花同耐冷,又是乍开时节。”这句是说,秋海棠又一次绽开的时候,便与老园子里的菊花一道遭受着寒冷的折磨。这里的“又”,为词的下片打下了伏笔,暗示人们,这海棠已经开过花了。“弱不禁秋,晕如酣酒,偏占倾城色。”这海棠花纤弱得几乎承受不了秋天的寒冷,摇摇欲坠,宛如醉酒后的美人,异乎寻常的娇娆妩媚。“倾城”,与倾国一样,形容女子的极其美丽。《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这“弱不禁秋,晕如酣酒”,绘声绘影、入木三分地刻画出秋海棠的柔姿佳色,堪称传神之句。“碧云堆护,伴侬消此清夕。”那茂盛浓绿的树叶,好象一片片碧云,陪伴着海棠花度过清冷的夜晚。
词的下片,则转入了对海棠春睡的美好回忆。“应记掩扇重逢,嫣然一笑,不仗东风力。”因为秋海棠已经在春天开放过一次了,所以诗人秋季又见到它再度开花,便用了“重逢”这个词,与上片的“又是乍开时节”互相呼应。面对秋花,诗人应该想起同一棵秋海棠的春花。那花并不倚靠东风的力量,卓然独立,仿佛是掩扇而笑的美女,是那样的楚楚动人。“香雾迷离娇欲堕,禁得几分怜惜”,“香雾”,指春天的雾气。苏轼《乘月夜归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凄风瑟宿经弦柱,香雾凄迷著髻鬟。” 陆游在《独坐诗》中也写过:“博山香雾散菲菲,袖手何妨静掩扇”。在春天空濛的烟雾里,海棠花娇弱得仿佛要落下去,不知能承受多少怜爱。“翠羽啼残,红烟禁冷,睡去甜乡黑。”翠鸟不再鸣叫了,红色的烟雾也渐渐地散去了,海棠花甜滋滋地睡着了,黑夜也慢慢地降临了。“胆瓶曾供,还夸旧日标格”。为了表扬秋海棠过去的风流雅致,我曾折过一枝插在胆形花瓶里,供养了好长一段时间呢!标格,即风范风度,胆瓶,顾名思义,即是长颈大腹,形如悬胆的瓶,明人徐渭在《十四夜》诗中就曾写过:“新折莲花插胆瓶。”这样看来,插花于瓶,在明代就很普遍,到了清代就更为流行了。插花于瓶,这是爱花惜花的一种表现,诗人以此收尾,正是为了充分表达自己对秋海棠的由衷喜爱。
总的看,吴恩埰的这首词通篇没有用典,而且全是正面描写,这种写法与吴的同代人金鸿佺的“烛影摇红,白秋海棠”一词恰成鲜明对照,但两者各有千秋。吴恩埰的这首词写得明快、清新、自然。在全力表现秋海棠的娇美的同时,通过“老圃黄花同耐冷”“不仗东风力”等句子,也歌颂了秋海棠孤傲清高的标格。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