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普《邵武泰宁途间—路海棠》咏海棠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海棠·邵武泰宁途间—路海棠》咏海棠诗鉴赏

陈普

万骑连接出天国,诸姨撩乱上骊山。

道人不识红妆面,何事扶筇过此山。

这是一首咏海棠花诗。作者陈普,别号懼斋,有《石堂先生遗稿》。他入元之后,绝意仕进,以教授生徒为业,从事著述。这首诗是他从邵武(今福建省邵武县)赴泰宁(今福建省泰宁县),一路上有感海棠花之美而赋此诗。中晚唐人咏海棠花者尚少,不如咏牡丹者多。宋人咏海棠者多起来,从宋真宗、晏殊、欧阳修、梅俞、苏东坡、陆游等都有诗留下。不过有的人形容其美(欧·梅),有的比之美人(陆游),其诗体形式也多样。而这首咏海棠诗却采用历史故实比喻海棠花,构思新颖,独具一格。

诗题是说路中观赏海棠。由邵武县到泰宁县有百多里路,方向是由东北向西南方向进发,一路山水风光饶人,而独以海棠为最,故而引起作者特殊的审美感受,于是挥笔写下了海棠花观感这首诗。开端一句“万骑连接出襄国”,是用典。后赵石虎废兄子石弘,自立为后赵主,称大赵天王,后又称帝,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市南)。石虎骁勇绝论,酷虐嗜杀,荒嬉奢侈。曾作万花骑军,出入随从护卫。作者正是以万骑出襄国,来比喻自己出邵武县南奔泰宁,一路所见海棠花的情景。夹路山间路旁,海棠遍地皆是,红花怒放,络绎不绝。柔条密叶摇曳繁荣,频频点首,怡人情性,荡人神魂。于是诗人神思中幻化出石虎万花骑出襄国的情景,万花骑夹持一人,如众美簇擁,群星捧月,其乐何如! 这一句开门见山,直接扣题,点明了出游的仲春季节。古人说海棠花开在桃李花之后,牡丹之前,可以和牡丹花抗衡。这一句又把人带入海棠花的热烈与优美的诗境中,一入手就把感情推向顶点,有先声夺人的力量。作者并未以此尽兴,再用重槌击响鼓,又化出“诸姨撩乱上骊山”的诗句,再刻画一路海棠花美。这句又是用典,唐宗宗早年励精图治,晚年荒淫嬉戏,朝政委于李林甫、杨国忠之手。终日与宠妃杨玉环宴游歌舞。每年入冬十月率宠妃杨玉环及其姐妹,韩国夫人,秦国夫人,虢国夫人等,到骊山华清宫避寒,洗浴歌舞,夜以继日。诸姨是指杨玉环的姨妹。撩乱,是指观者眼花撩乱。这里是用唐玄宗率领宫妃及诸姨奔上骊山的景象来比喻入眼的海棠花之美,撩乱心神,不能不为之动情。这两句诗写尽路花,以万花骑,诸姨粉黛喻海棠花,联想奇妙,别致新颖,诗的后两句即转即收,写自己感受,间接地衬出花美。“道人不识红妆面,何事扶筇过此山。”道途之人不记海棠花,不自觉地拄着竹杖,过山观海棠花。这两句诗写观赏者的心理,由于是行人,路见海棠花之多。自然无法记住其个性特征。自然是一路数来,一路观赏,不自觉地过了开满海棠花的山。由于精神集中在海棠花上,自然不去思考此行目的。必忘路之远近高低,更无劳累疲乏之感。可是事后,才会反躬自问何事登此高山,而且又是以老迈之躯,借竹杖而行岐岖险峻之山路。这从心理感受的描写中发展诗意,向人道出海棠花的夺人的美的魅力。归结为花美情亦美,含蓄耐人寻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