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一切干扰,专注于当下
竞技比赛时,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相差无几的时候,往往专注的、没有杂念的人更能取得胜利。它的心理机制是,专注意味着此刻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智力、心理能量都用在当下这件事情上,投入得多,产生的效果当然好。而如果此时分神,想着和比赛无关的事情,如结果、名利、荣誉等,就很可能有失准的发挥。
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在智能手机没有普及之前,我的专注能力也很好,所以工作效率特别高。但自从有了智能手机以后,我就越来越无法专注了。每次工作没多久,就打开手机看一看,打开QQ、微信,看看有没有人联系自己,大部分时间并没有。刷刷微博,看看又发生了什么新鲜的事情,其实大部分都跟自己无关,但还是忍不住想要看一看。这时候我就发现,精力被分散了,时间被拖延了,工作计划严重被打乱了,然后,工作效率降低了。
我一直很佩服专注的人,我觉得他们太强大了。为什么呢?因为专注意味着要排除各种干扰,除了外界的杂音,还有内心的杂念,往往内心的杂念更难排除。因为杂念代表着诱惑,能够抵挡诱惑,专心去做自己必须要做的那件事,是非常难的。例如对运动员来说,名利、荣誉、名次、得失等,都是莫大的诱惑,可在比赛的一刹那却必须忘记这些,而只记得当下如何把平时训练的技能发挥到极致。这看似比的是体力、技能,其实比的是心理。
回到孩子身上来,孩子们的智力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为什么有些孩子能把学习这件事做好,有些却不能,区别就在于投入的程度不同,专注的能力不同。这个道理是很简单的,难的是如何做到专注。所以我们着重来讲讲方法。
1.没有杂念,就容易专注
诱惑越多,杂念越多的人越不容易专注。那么相对而言,没有那么多杂念的人就比较容易专注。孩子做事情其实本来是没有那么多杂念的,是我们成人给了他很多杂念。学习本来只是一场智力游戏,父母却告诉孩子:学习好的孩子聪明,学习好值得我们骄傲,学习好会得到别人的夸奖,学习好能考到好学校、将来找到好工作、过上成功幸福的生活……结果孩子本来可以单纯地做一场智力游戏,却被父母赋予了这么大的使命,以至于他在学习时多多少少都会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是不是年龄越大,学习时的心理负担就越大呢?因为杂念在内心的声音越来越大,不断提醒我们学习不好会怎么样,以至于我们无法像童年时那么快乐和专注地学习了。
中国有句话叫“无欲则刚”,就是说没有(调控好)欲望、没有杂念的人才能强大,所以父母完全不必人为地给孩子制造那么多杂念,让他活得简单点,单纯些。学习不为什么,就是挑战自己的智力,就是一场智力游戏。你看孩子玩游戏时总是那么专注,不就是游戏让他放松,让他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这时候,人就比较容易专注。
很多时候,简单就是一种强大,而复杂的人不容易强大,因为复杂的人心中容易有杂念。而孩子本来是很简单的,所以尽量让他活得简单一些,心理负担越少的人,这一生越容易幸福。
2.有浓厚的兴趣,就比较容易专注
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用别人监督,就会投入地去做。那么,如果可以选择,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让他去做什么。如果无法选择,就尽量让他对他要做的那件事产生兴趣。比如学习,大部分孩子都没得选,必须学,那么尽量让孩子爱上学习。方法也是不要给学习抹上那么功利的色彩,天天把成绩、升学挂在嘴边,让孩子压力过大或者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一旦厌烦就很难专注。其实学习本身是有乐趣的,因为它本身是一场智力游戏,当孩子攻克了这场游戏中的一道道难关,就会产生愉悦感和价值感,这时他就会爱上学习本身,那么专注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很多时候,是外在的一些因素毁掉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所以,父母要保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为兴趣而学,而不是出于过于功利的目的。
3.用诱惑来奖励自己的专注
因兴趣而专注是幸福的,但人不可能时时拥有这种幸福,因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不可能都是自己喜欢的。比如孩子再喜欢学习,也不大可能每门功课都喜欢,可仍然需要通过专注把它学好。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来奖励自己不太喜欢的事情。不是很喜欢数学,那么我学半小时数学,就奖励自己看十分钟电视。学一小时数学,就奖励自己看二十分钟电视。这样就可以让学数学这件事变得快乐一些。用甜来冲淡一下苦,让苦不那么苦,孩子也就容易专注一些。孩子的自制能力没有那么强,让他完全远离诱惑是不大可能的,有美好的事物等着他,就让他有了动力去做那件不那么美好的事情。
4.不要让孩子过早地沉迷电子产品
毫无疑问,电子产品会让人的专注力下降。首先,因为网络信息更新得太快,让你这个还没消化,就又去关注那一个,最终失去了专注一个信息的能力。其次,它会让你被动地去关注一些事情,让你不知不觉跟着它的节奏走,扰乱你的时间规划。它所带来的新鲜感和刺激是孩子无法抵抗的,就连成人都无法抵抗。可以说,电子产品是很多现代人无法专注的大敌。所以,在孩子太小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时候,不要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我曾经看到一个明星,他的家里没有网络,没有电视,父母在孩子面前也几乎不玩手机,家里都是书、手工玩具、花花草草等,结果孩子就喜欢读书、制作手工和到大自然中玩耍,对手机根本就没什么兴趣,无论是读书还是玩耍,专注力都较好。等孩子对这些对身心更有益的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再让他们适当地接触电子产品是更为妥当的做法。
5.强制措施作为辅助手段
如果以上方法都来不及了,孩子确实已经无法专注了,我们也可以适当采取一些强制措施。如我工作的时候,就会把网线断掉,把手机关机放在另外一个房间,等专注工作几小时之后再去看手机。父母也可以尝试这样去做,让孩子远离诱惑,给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专注的环境。但不是每个孩子都理解这种做法,所以父母在这样做之前最好和孩子协商一下,不要因此和孩子产生过大的冲突。
总之,提升专注力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需要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从孩子的各个方面去培养。但有了专注力,孩子就有了较为稳定的心理状态和充足的心理能量去做当下要做的事情,那么他的人生效率、人生质量都会提高很多。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