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无用功,不为无用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不做无用功,不为无用事

在物理学当中,功是一个量化的概念,通过功的计算公式,得出功的大小,但是功还分成有用功和无用功,如果做的是无用功,那不管你克服了多少阻力,也是白费事。有人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做功的过程,无论你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不断做功。在面对具体的问题时,如果你沉下心来,冷静思考和观察,看清楚了形势,那你做的各种努力就是有用功;如果你没有通过仔细观察,事情已经进入一个死胡同了,那你不管做多大的努力,对解决问题也是于事无补的。

一次,某著名数学教授去当地的一所中学去调研讲学工作,忙了一上午以后,在休息间,学校领导特意叫来一名学生,说这个学生在学校很出名,有自己的特长,想要请这个数学教授来指点指点。教授一听很高兴,因为数学方面有特长很不容易,教授以为这个学生可能是一个数学奇才,于是让这个学生给自己展示他的特长,只听那个学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原来竟然是背诵起圆周率来了。据学校领导说,这个学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经过不懈努力,如今已经能够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200多位,而且现在正准备向300位发起挑战呢!然而,当这个数学教授听完这个学生的汇报背诵后,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惊喜之情,只是轻叹了一声说:“够了,已经很厉害了,不用再背了。”

我们学过一点数学的人都知道,圆周率在实际计算中一般仅仅用到小数点以后第二位,即3.14,最多也是记住3.1415926就可以了。如果是搞科研工作需要用到更多位,完全可以去查一些相关资料,需要用到第几位都一目了然,而像这个“神童”花费这么大精力去背诵圆周率真的有必要吗?这就是做了无用功,把这些时间和精力,可以用在学习别的知识上,正是因为这一点,这个教授才会如此无奈地一声叹息,而更多的是对这个学生的可惜之情。

一次,在某频道一档与饮食有关的节目中,请来了一位技艺高超的名厨。主持人介绍了半天这位名厨技艺如何高超,吊足了大家的胃口。正当大家准备欣赏厨师高超技艺的时候,荧屏上出现的场景却令所有观众一片愕然——只见该名厨右手提着一把明晃晃的菜刀,左脚踏上方凳,伸手间挽起裤子,将一个拳头大小的土豆放在了大腿上面,在音响师急促的打击乐伴奏之下,以大腿为案板表演起切土豆丝的技艺来了。全场观众拍案叫绝。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厨师的功夫可谓是练到家了,但是却是无用功,不能做为任何一家饭店推出特色菜。试想一下,如果你去饭店就餐,服务小姐手托菜盘款款走到你的桌前,用甜美的声音介绍:请您品尝本店特色菜,炝拌土豆丝,这道菜的特点是我们的名厨以大腿为案切出来的……不知道谁听了这样的介绍还能吃得下去。厨师们练就的如火纯青的技艺不是没有意义,只是这个技艺的表现形式选择得不对,最多也只能够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节目;如果菜的味道不能令顾客满意,那就必须在如何抓住顾客的心方面多用功。

通过沉住气,冷静分析局势,找对思路多做有用功,这个过程并没有我们说得那么简单。有的人以能记住所有的电话号码为荣,甚至连一些与自己毫不相干的电话号码也要强迫自己背下来,目的就为了让人家夸奖自己的记忆力好,借此满足虚荣心;有的人以能背出全部足球或者篮球明星为荣,以为这样就能算作是真的懂球,是真的球迷;还有的人以能背下来整本的《新华字典》为荣。我们先不论这些人那么做的目的或者动机是什么,也许是虚荣心的驱使,也许是真的把这些挑战行为看作一种乐趣。但是在实际生活当中,这些事情真的毫无意义,统统都是在做无用功。我们在做事情之前一定要沉下心来,弄清楚做一件事情的目的。与其背下所有的电话号码,不如弄清楚哪些人是真正的朋友,哪些人是泛泛之交;与其背下所有的球星的名字,倒不如真正了解一名伟大球星是如何通过不懈努力取得辉煌成就的;与其背下整本《新华字典》,倒不如弄清楚每一个字的意思和用法。多沉下心来思考问题,寻找思路,借此来多做有用功。

当今这个社会,我们所面对的是如此残酷的竞争,以至于我们无时无刻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要想安身立命甚至有朝一日出人头地、飞黄腾达,真才实学和寒窗苦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光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静下心来思考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比如,应该先解决衣食住行,再考虑花前月下;先解决遮风挡雨,再考虑金碧辉煌;先解决基本温饱,再全力奔向小康。只要我们牢记行动之前先沉住气,大干之前先理清思路,那么我们做的努力都会转化成宝贵的有用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