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后余生,愿你我都能成为自己的光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过了三十岁以后,我偶尔会以“老阿姨”的称谓自嘲。

嘴上说老,其实内心并未真的嫌弃。如果让我重新回到20岁,我并不愿意。虽然有过许多次,我都希望人生可以重新来过,可理性告诉我,这不过是以现在的认知去评判过去的自己,才会产生的遗憾。倘若真的回去了,依旧是那个认知水平的自己,依旧没有契机让自己认清问题的根源,就算故事情节会不同,结果怕也是殊途同归。

20岁时,除了有年龄上的优势以外,有的就是那一系列不切实际的幻想、无法支撑的心愿,以及无法正视自己、善待自己的现实。我从不感谢痛苦,也不相信痛苦是让人变强大的东西。痛苦就是痛苦,让人撕心裂肺、痛不欲生,我甚至无比厌恶这个东西。可发生过的事情,是不可能改变的,我们越是想要摆脱它,它越是对我们缠得紧。

所谓的释然,不都是彻底想通、全然忘记,更重要的是学会与创伤共生,与负能量同处。所以,我更想感谢的,是那个在人烟稀少的岁月里,依旧咬着牙想变得更好,最终踩着创伤不断成长的自己。

愈发觉得,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观的乐观主义者”。悲观是我对人生的一种视角和态度,但乐观是我为人处世的选择。谁也没有一个完美的过去,谁也无法确保一个完美的未来,但只要还有能够把握住的东西,我就不会轻易放弃。

当我像接纳呼吸一样,接纳了自己经历的一切,也借助学习的方式让自己了解了“为什么会这样”之后,我竟真的萌生出了勇气。成长带给我最大的益处就是,学会关注自己的需求,放弃向外的索取和寄托,对自己的一切全然地负起责任。

迈出这一步很难,但我没有畏惧,还是战战兢兢地去做了。然后,就像见证他人的成长那样,我见证了自己的改变。有很多次,我悄悄地对自己说:“能活成现在的样子,你不容易。”人生是没有办法去跟他人比较的,也不是所有的经历都能像讲故事一样,拿出来与人分享。不过没关系,自己能懂自己,能理解自己,能心疼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从前,我向往大朵大朵的红玫瑰,望着电影里那一幕幕真情告白的场景,希冀着有一天能遇见一个目光温暖的男人,抱着一束红玫瑰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很遗憾,最后送给我玫瑰的人,是知心交心的女性朋友,而想象中的那一份浪漫与傲娇,始终是镜中花、水中月。

现在,我再没有疯狂地期盼过谁给自己送玫瑰。想要花香的时候,就到附近的花卉市场买一束清新的百合,放在喜欢的竹藤圆茶几上,随时嗅一嗅它的芳香,提醒自己,做一个活在当下的人。我很享受那一份买花给自己的情调,带着丝丝的浪漫,透着微微的感动,漾出缕缕的温存。那是我给自己的一份心疼、一份宠爱、一份慰藉。

从前,我很想去旅行,却一直未成行,起初是没有钱,后来是没有勇气。从未独行过的我,希望有个强而有力的手,带着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后来,我也遇到过一些人,信誓旦旦地说,会带我去想去的地方,看想看的风景。可惜,誓言与承诺总是有口无心,从陌生到互有好感,再回归到路人,一切就像不曾发生。

现在,我不会再等谁带自己上路,也有条件满足“说走就走”的心愿。我的抽屉里,藏着N多张渴望已久的车票、机票、景区门票,我也踏上过N多趟开往不同方向的列车。一路上,有无人分享的喜悦感动,也有和驴友小酌的惬意和放松,更有无论今后去哪儿都不再畏惧的勇气。

曾经,我想过个像样的生日,却因家里发生过的一些事,不敢在这个日子里提要求。十几岁时我鼓起勇气,开口说了一次,却被无情地驳斥了。那一刻,被拒绝的痛苦,远远抵不过内心的愧疚——我不该那么说,不该提这样的要求。后来,这个日子变成一年中我最想忽视的一天。忽视了它,也就忽视了自己,忽视了所有的感受和需求,甚至我潜意识里会认为,自己是不配提要求的,对任何人,任何事。

现在,我会在生日那天,选择给自己放一天假,提早约了朋友晚上庆生吃饭,买了自己最喜欢的起泡酒,订了很有仪式感的蛋糕。我从那个魔咒中解脱了,我可以坦然地告诉自己:无论曾经发生了什么,无论身边至亲的人多么痛苦,那都不是我的错。我是无辜的,过去的这些年,我一直背负着自己的伤痛和至亲的情绪。而今,我不要再去背负任何人的情绪,我也背负不起。无论曾经发生了什么,都没有理由剥夺我过生日的资格,和我爱自己的权利。

没有人可以完全理解我们内心的情绪波动,因为成长只有一次,那个驻扎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小孩,会因为一些问题而停止生长,带着伤站在原地。谁能救赎她?唯有现在的自己。

年少时想要的一切,就算现在父母家庭能重新给你,也是没用的了。更何况,期待父母改变本身就是痛苦的根源,告别对理想父母的期待,承认他们本来的样子,才是少受苦的选择。至于那些隐藏的、压抑的需求,我们可以慢慢去觉察,允许它们的存在,并满足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相比20岁时的模样,我更爱现在的自己。

往后余生,我会被自己温柔相待,我也会成为自己的光。

愿你,亦如是。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