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才是天下第一好事
书籍是储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宝库。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我常常想,人类向前发展,有如接力赛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过棒来,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远跑下去,永无穷尽,这样智慧的传承也永无穷尽。这样的传承靠的主要就是书,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这样一来,读书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么呢?
——季羡林
大脑是一个人智力的家园,如果想让这个家园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富饶,这就需要你不断的学习和思考。凡是成功者,从来不会让自己的大脑睡懒觉,只有将自己的头脑用知识和智慧填满,才能够不断刷新自己的人生记录。
李嘉诚在小的时候就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所以,他想尽办法博览群书,这为他的成长和今后事业上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年轻的时候,李嘉诚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和粤语水平,为自己立足香港提供了保障。即使在他年近八十的时候,也没有停止对知识的渴求。他除了学习有关经济管理和科技方面的知识以外,还经常阅读一些名人传记,从中吸取经验和智慧。有人曾问他靠什么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功,他回答说,靠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
自古以来,读书在中国人的观念当中就是一件地位奇高的事情,叫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车胤,生于晋朝,本是富家子弟,后来家道中落,变得一贫如洗。车胤年轻时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劳。他因为白天要帮家人干活,就想利用漫漫长夜多读些书,好好充实自己。由于车胤的家境清贫,根本没有闲钱买油点灯。最初,他只得在夜间背诵书本内容,直到一个夏天的晚上,他看见几只萤火虫在飞舞,点点萤光在黑夜中闪动。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法子:他捉来许多萤火虫,把它们放在一个用白夏布缝制的小袋子里,因为白夏布很薄,可以透出萤火虫的光,他把这个布袋子吊起来,就成了一盏“照明灯”。车胤不断苦读,终于成为著名的学者,后来还成了一名深得人心的官员。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好的图书可以培养我们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书本上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会影响你。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而获取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力量,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自古有之,并且今时今日亦然如此。从这点上来说,读书是天下第一好事,无可辩驳。所以,我们应该经常让自己陶醉于书的海洋,领略那里的独特风采。
我们都知道有学术超女之称的于丹。当年,于丹意识到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时,她便背起行囊,开始了她的“以身体之,以血验之”的人生感悟和体验。敦煌的苍凉沙漠、东岳的荆棘后山都曾留下过她求索的脚印和无畏的勇敢,她的许多关于人生的解读和感悟,甚至是在人生不得意时的坚强大多是来自于她游历祖国的山山水水间所得。
于丹,一个酷爱读书,喜欢研究的才女,总是快乐洋溢,面带笑容,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活色生香,有滋有味。
在学问上,关于论语、庄子、昆曲,她都有独到的见解,而且在教学理论上也有自己的认识,她一直非常严肃地研究这些领域的问题。
在生活中,这样一个很有成就的女博士、女教授,却是一个爱玩爱闹、特别会生活的女人,与书呆子刻板严肃的形象相差甚远。正是因为于丹酷爱旅行,也使得她的读书时光总是充满着生机勃勃,给人的印象也决不仅仅是书生气十足。
年过40岁的于丹虽然在学术上和工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生活里时尚摩登、没有一点学究气,完全是放松面孔开心生活。于丹有知识,爱读书,但却没有丢掉生活和做女人的快乐。她曾这样说:“我们不可能成为超人,但可以完成自身的开发,让自己达到一种最饱满的状态。”
是啊,让自己的生命滋润、饱满,是一个既有知识和学问、又会生活的最佳状态了。对于一个出色的女人来说,她的快乐源泉可能就是来源于书里。
宋真宗赵恒御笔亲作《劝学篇》,传布天下,“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首短短的篇章,迷醉天下士子者,几近千年。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
按照现在的说法,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勤于学习,勤于读书,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这个知识包括技能,也包括书里面藏着的智慧。当然,书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在研究知识的同时,也要懂得生活,可以板起面孔学知识,也要放松面孔去生活,在生活中体味人生的快乐,这样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