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给他人留有余地,是为自己的将来多留条路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懂得给他人留有余地,是为自己的将来多留条路

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将事情做绝,你要清楚,你还年轻,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把事情做得太绝,无疑是断了自己的后路。懂得给他人留有余地,不只是放他人一马,更是为自己的将来多留条路。不把事情做绝,不把话说满,是年轻人必须懂得的与人交际之道。

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给别人留余地、留面子。有位哲人说:“不要把痰吐在井里,哪天你口渴的时候,也要来井边喝水的。”这就是让人们不要把事做绝,不要把话说满,懂得给别人留点余地,方能让自己从容转圜。如果你此刻不给别人留余地,当你困窘的时候,就要小心别人不给你留余地。久历江湖、人情练达的人都知道,不要把对手逼到绝地,否则迟早有一天,你也会被逼到悬崖边上。说话做事不给别人留有余地,也就是不给自己留有余地。

那么,对于年轻人来讲,如何才能给他人留有余地呢?交往说话的时候,要多地使用模糊语言,才能够不给别人攻击的空间。如果话说得太满,就不免被人有机可乘。最著名的就是“自相矛盾”的例子。卖兵器的人说:“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锐的,什么盾都能攻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什么矛都戳不穿。”他的话被别人抓住了把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呢?”最后搞得这个卖兵器的人满面通红,好不尴尬。如果他说话不是那么满,就会有回旋的余地,也不至于到最后自己下不来台。所以,许多名人在面对记者的询问时,都爱用这些字眼,如可能、尽量、或许、研究、考虑、评估、征询各方意见……这些都不是肯定的字眼。他们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留一点儿空间好容纳“意外”;否则一下子把话说死了,结果事与愿违,那不是很尴尬吗?与人交往时,最好用“我试试”“我尽量”这些可以随机应变的、有余地的语言,否则就会让人觉得你不可靠,给别人留下说大话、不守诺言的不良印象。

有一匹马挣脱了缰绳,吃了菜园中的菜。主人为了惩罚它,把它鞭打了一顿,鞭打得血迹斑斑,马跪下来向主人求情。但是主人并没有停下手中的鞭子,直到这匹马变得气息奄奄才停下来。午夜的时候,睡梦中的主人被惊醒了,原来是那匹马恢复了体力,咬断了缰绳,最终闯入主人的卧室,咬断了主人的脖子。主人也拔下挂在墙上的长剑,刺入了马的胸膛。不给对方留余地的一人一马,最终两败俱伤。

如果当初主人在盛怒之下,留点余地,饶恕那匹马,马就不会报复他;如果马匹不报复主人,而是偷偷地走掉,最后也就不会丧命。

当然,给别人留余地就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直接地把他人推向风口浪尖,万不可置人于死地,否则别人就会做出极端的反抗,这对双方都没有好处。事事给别人留一点余地,也就是给自己留下了生存的缝隙。凡事总有意外,留有余地,就是为了容纳这些意外。现今社会更是如此,“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你在今天把别人逼得走投无路,就要小心有一天位置交换,对方会把你逼得走投无路。如果杯子没有空间,加入水就会溢出来;如果气球没有空间,就会爆炸。人只有说话做事留有余地,才不会由于意外而下不来台。留有空间,留有余地,一个人才能从容转身,使自己不至于陷入绝境。有进有退,收放自如,才能更机动灵活地处理和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给他人留有余地这个道理,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点。给他人留有余地,留下退路,就是给自己的未来留下后路。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