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忍辱负重,曾国藩有一番自己的理解:“困心横虑,正是磨炼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喟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
一个人如果不通过不断的磨砺来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就会让自己的私欲、情欲膨胀,自己的意志也变得脆弱。一个人若是想成就一番事业,那就必须不断地磨砺自己,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明朝正德年间,宁王朱宸濠的反叛之心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实,早在朱宸濠四处结交人脉、招兵买马的时候就有许多大臣上奏朝廷,只是当时的正德皇帝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当朱宸濠决定反叛的时候,正值王阳明和同乡好友孙燧一同在江西任职,他们也早就听闻宁王即将采取反叛行动,并料定他必然会拿近处的自己开刀。但是,天高皇帝远,如果此时上奏朝廷奉旨平叛肯定来不及,由于兵权不在手,以己之力平乱无疑是以卵击石。王阳明建议好友孙燧一起离开江西,从长计议,不过好友孙燧毅然决定留守江西。无奈之下,王阳明只好独自离开,再想办法。
果然,没几日,朱宸濠就找理由将孙燧杀掉了。王阳明听此消息义愤填膺,恨不得马上回去为好友报仇,不过他最终忍下来,他知道自己回去也只有死路一条,只有暂且忍耐,等待时机,定将宁王拿下。
果不其然,后来王阳明率兵平叛,一举擒获宁王朱宸濠。
忍辱负重是一种勇气,这是一种百炼成钢的勇气,而不是逞一时之快的勇气,这样的勇气并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一种甘愿忍受屈辱的勇气。在生活中,许多人有逞英雄的勇气,但很少有人能有忍辱负重的勇气,相比较而言,后者所需要的勇气比前者更厚重。
缺少这种勇气的人,是难以忍受屈辱的,他们不是在屈辱中低下头,就是在屈辱中仰起头,等待着灭亡。而真正的忍耐,就是将自己的头低进尘埃里,然后等着尘埃里开出花来,那是一种何等的勇气?
其实,曾国藩在组建湘军之际,确实是吃了不少苦头,本身组建军队就将面临许多苦难,同时还将遭受绿营军的挑衅,那确实是一段异常辛苦的日子。当时,咸丰帝下令曾国藩办团练,由于朝廷战事甚紧,也没办法给军队发军饷,曾国藩作为军队的创办者必须解决军队的军饷问题,然而,这一切困难,曾国藩都以坚韧的意志忍了过来,他明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试想,如果当初曾国藩忍受不了绿营军的挑衅,在朝廷不提供军饷的情况下,就停止操练,那哪里还有后来轰动一时的湘军呢?在绿营军面前看似委曲求全、百般忍让,其实都在曾国藩掌控之中,唯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支独立而极具力量的湘军。
启示
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难免会发生磕磕绊绊的事情,尤其是深似海的职场或官场中,斗争、受辱更是在所难免。所以,有时候当我们置身于受辱的环境中,要懂得忍耐,鼓足勇气忍下去,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