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需要求真务实——苏轼教子用实践求真知
苏轼是我国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苏轼在教子方面也别具一格。曾经,苏轼因罪被贬至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担任团练副使。这是个闲差事,也让苏轼得以有机会经常与长子苏迈一起读书写作,谈古论今。
有一次,父子俩又坐在一起聊天,聊着聊着便聊到了鄱阳湖畔石钟山的名称由来。苏迈为了弄清缘由,就从《水经注》等古书中查找答案。但苏轼总觉得这些答案有些牵强,不够可信。苏迈便想再多翻阅一些古书,而苏轼却阻止他说:“不用再找了。凡是研究学问、考证事物,万不可人云亦云,或者只凭道听途说而妄下结论。我认为,石钟山这个问题,必须通过实地考察求实后,才能真正解决!”
由于没有机会前去考察,这个问题一放便是5年,一直到苏迈到饶州德兴市(今江西省鄱阳湖东)任职,苏轼将苏迈送到湖口,才得以有机会和苏迈一起去考察石钟山。
当晚,月色明亮,父子俩乘着小舟来到绝壁之下,沿着山脚慢慢寻找。当他们来到一个地方后,只听见一阵如钟鼓一般清脆高扬的声音。原来,这里布满了许多大小、形状、深浅各不相同的石窍,当它们受到波浪冲击后,就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宛如庞大乐队中的钟鼓齐鸣一般……
直到这时,苏轼父子才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这才是“石钟”名称的由来啊!
由此,苏轼也告诫儿子苏迈:“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是最不可能获得真知的!要想获得真知,就必须下一番功夫,亲自进行实地考察。只有本着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才能最终寻得答案。
<<<家教家风感悟
苏轼对儿子的教育方式非常值得我们今天的父母效仿和借鉴。不管是日常学习,还是研究学问、考证事物,都不可以人云亦云,而应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寻找答案。这样既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又可以让孩子懂得学习要求真、务实的道理。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但也正因为聪明,有些孩子在学习时就会动用一些“小心思”,比如:抄袭别人的作业,从网上抄一些作文当成是自己的,遇到难题不自己思考,到网上找答案;甚至花钱“雇”人帮自己写作业……
这些行为,都是孩子在投机取巧,学习时不肯求真、不能务实!用这样的态度学习,孩子又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
如果想要孩子在学习中真正有所收获,父母就需要像苏轼老先生学习一下,引导孩子在学习中做到求真、务实,让孩子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
1.要让孩子做到,父母就要提前做到
求真、务实,其实也就是学习和做事要讲究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这四个字虽然简单,但却是人生中任何时刻都不能离开的东西。回想一下那些在某些领域做出过出色成就的人,我们几乎都能从他们的身上看到这四个字。
如果你经常把这四个字挂在嘴边,说给孩子听,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如果你嘴里这样跟孩子说着,做法却完全相反,那么孩子就会很困惑,最后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就会模仿父母,走到了实事求是的对立面。
比如,有的父母当着孩子的面说“工作和学习都应该实事求是”,而自己却经常在工作中偷懒、耍小聪明,甚至还经常在孩子面前炫耀自己的“高智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学习父母的这些言行,在学习上耍小聪明。
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真正做到实事求是,首先就要关注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实事求是。身教重于言传,这方面尤其如此。
2.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
对孩子来说,世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有趣的,因而他也想去探索、去发现。智慧的父母会利用孩子的这种好奇心来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跟孩子一起去学习、去探讨,去共同寻找答案。
比如,当孩子带着问题向父母提问时,父母不要直接把答案或结论告诉孩子,因为这远不如让孩子思考“为什么”来得更重要。如,孩子问:“红色和蓝色混合变成什么颜色?”你不要直接告诉他“变成紫色”,而应引导孩子去思考和实践:“是啊,会变成什么颜色呢?我们要不要试验一下?”然后和孩子一起去试验、去思考,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
这样一来,孩子既牢固地掌握了知识,又懂得了学习中实践的重要性。如果经常这样引导孩子,孩子也会逐渐养成凡事都去探求真知的好习惯。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