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是一把双刃剑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很多钱。

每个人都希望找个能赚很多钱的工作。

因为人要生存,一切开销都要用钱来换取。没有钱,几乎就没法生存。

追求钱,是十分自然也合乎情理的事。

孙孙八个月大就认识钱,知道拿钱去超市买东西。长大了,耳濡目染,自然知道钱是生活的必需品。孙孙长大后,也自然会跟别人一样,起早贪黑,东奔西走,劳神费力,想办法要多赚钱。

的确,没有钱,就难以有高质量的生活,然而钱又是万恶之源。金钱不具有人性,同样的钱,掌握在不同人的手里,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它既可以成就人生幸福,也可以毁掉人生的幸福。不用爷爷举什么具体的例子,只要你稍微留心就会发现,夫妻争吵、父子绝情、兄弟反目、合伙人分手、朋友断交,大都是因为钱上的纠纷。钱像魔鬼,可以让人发疯,好像为了钱,别的什么都可以不要。

看看法制世界,人世间的各种案件,凶杀、拐卖、贪污、吸毒、造假、抢劫、诈骗,大都是为了钱而失去人性,铤而走险,步上不归路。

即使用正当手段,靠辛苦挣钱,又有多少人呕心沥血不惜健康,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换来很多钱,却又突然觉得很不值。

爷爷不反对挣钱,但却反对一辈子只为了挣钱,做挣钱的机器,而忽略了人的本质生活。古希腊的普鲁塔克说:“人的幸运不在于可见的财产的富足,而在于内在的不可见的思想的完美与丰富。”爷爷认同他的说法。所以,关于金钱,爷爷有点感悟,愿与孙孙共分享。

第一,要把握人生的方向,并非为了钱而活。避谈金钱是一种虚伪,而眼里只有金钱,就会流于浅薄和愚昧。钱不过是实现美好生活的条件,而非终极目标。人是高级动物,要有精神文化层面的享受,要有人世间情谊的温暖,要有愉悦的心情。当一个人为了钱,像动物觅食一样,心无旁骛,一心只想挣钱、挣钱,没有工夫去感受温情、品味快乐,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所以,明智的人,应该懂得及时地、适时地享受生活。

爷爷这么多年来,就一直主张把握一个原则,即又满足着(充分享受既有的生活),又奋斗着(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不做那种“期望将来有很多钱再享受”的蠢事。爷爷很感动于在屋檐下酣睡的乞丐,他有一块荫凉,有一方草垫,甚至身上盖一张报纸,就能进入甜蜜梦乡,或许那是一种无奈,但却在享受眼前的生活。那种酣睡,或许为许多百万富翁所嫉妒,他们有钱,但是他们却有失眠的痛苦。

不为既有而丧失前进的动力,也不为将有而抛却今天,这就是爷爷的态度。

第二,把握挣钱的节奏,量力而为,不勉强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比如一个人只能拉动五百斤的车,如装四百五十斤,可以很轻松地拉走,若装八百斤,不仅要压坏车,自己也很可能要累得吐血。年轻时为挣钱不惜透支健康,到年老时又不得不十分无奈和痛苦地用钱来购买健康。年轻时,为挣钱,没有用心或没在意到生活的美好,到年老时想买回健康,重新生活,却并不容易了。这是多么得不偿失!

有的人一味追求把事业做大,若你有实力驾驭,举重若轻,我不反对。若超出你自己驾驭的能力,非但容易翻车,更是一种痛苦,会身不由己地被“事”牵着走,想停下脚步歇一歇也难做到。是谁把自己“逼”上了这种境地?是自己,是自己对金钱的无休止的欲望,把自己变成了机器。这种人已为钱失去了自我,是一种悲哀。所以,爷爷主张,挣钱要量力而为,适可而止,不要弄得身不由己,人反而变成钱的奴才。

第三,要把握住道德的底线,不要因为钱而利令智昏。首先,是取之有道,凭知识、凭能力、凭血汗挣钱,不为钱而坑蒙拐骗、违法乱纪,不为钱而丧失人格,不谋取损人利己的不义之财。其次,钱多了,极易滋长奢靡之风,铺张浪费、游手好闲、目空一切、为所欲为。有句话说“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这话虽绝对又刻薄了点,却也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金钱可以腐蚀人的品性,消磨人的意志。特别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更容易飞扬跋扈、横行乡里,狐朋狗友、花天酒地地游戏人生。所以,阔阔长大后,即使生活并不艰辛,也应时刻告诫自己,金钱不是永久的,也不是万能的,比金钱更重要的还是人品。有两个钱了,就不知天高地厚,就六亲不认,最终会落败得很惨。

有钱了,富了,但是“富”并不等于“贵”。富而骄,富而吝,富而贪,反而是一种“贱”!只有有了相应的品德、情怀、气质,才可谓“贵”。所以,只追求财富而缺乏品格修养,再有钱,也不能称为“富贵”。许多事实证明,“富”而无“贵”者终究不得长久。

第四,要把握住一个良好的心态,不因没钱而猥琐卑微、唉声叹气,也不因为有钱而盛气凌人、招摇过市。穷的原因多种多样,穷并不丢人,穷则思变,人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贫穷的境地,人穷志并不短。富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富固然令人羡慕,但是,历史上还没有永久不变的富,应该富而思危。况且,中国人还有个坏习惯,叫“一家有了千家怨”,你挣钱多了,他就嫉妒,就眼红。你为挣钱付出的血汗,他不理会,可当你有钱了他就不平衡。跟你借钱,你不借或借少了、借慢了,他都不乐意,认为你有钱就不认人了。更何况社会上还有些不良之辈,会采取更卑鄙的手段伤害你。所以,有钱的时候,也要常想困苦的时候,常想还有困苦的人,自己不能忘本,不能忘乎所以,还应保持淡定、平和、简朴、低调的心态,以平常心待人待己。

第五,把握钱的存量,自己够用就行,不做守财奴。家有千石米,日食不过三餐而已,家有大宅豪居,卧榻不过三尺宽。积攒下万贯家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都是过眼烟云。台湾曾有一位“总统”陈水扁,当了八年“总统”,利用权势敛财几十亿,结果下台后,因为贪污、洗钱、受贿等罪名获重刑,连妻子儿女、亲友一起受牵连,弄得身败名裂,何其不明智。而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就将数百亿家产都捐给慈善机构;中国香港的霍英东、李嘉诚,台湾的王永庆以及内地一些大企业家也捐出数亿家财。他们扶困救贫的情怀,又何其高尚。

有人因为感慨于生命的短暂而选择了“及时行乐”,其实,他并不一定会真正乐起来,因为他是在被各种欲望的撕扯中“苦中作乐”。而真正的快乐,应该是一种心灵深处的解脱,即看透财富都是身外之物,不再无休止地追求物欲的满足,而是感受着发自内心的尊贵和快乐,带着高尚的心灵活在当下。

圣严法师说:“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真是深刻呀!

爷爷认识一位画家,一反常规,慷慨地向朋友赠送书画,他说:“活着时以书画结友,为人生一大快事,留待死后再流传,有什么意义?”真乃大智者也。

民族英雄林则徐对自己的孩子家教很严,他曾经写过一副对联,表达他对财富的态度:“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

刘克庄在《贫居自警》中也有一句话:“堆金能使子孙愚。”

的确,子女不成器留下钱也会败坏光;子女若成器,自己自然衣食无忧。这是一种非常豁达的金钱观。

有一句话叫“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说得非常有哲理。就在爷爷给你写家训时,媒体正热播中国慈善企业家陈光标的事迹,陈光标是江苏黄埔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几年来不但慈善捐款数亿元,而且向社会承诺,身后不给妻儿留一分财产,全部捐给国家,表现出一种博爱的胸怀。孙孙将来若有能力挣到钱,若有能力帮助别人,不要吝啬。

然而,“为善易,避为善之名难”。陈光标因为“高调”济贫,当时惹来许多争议。呜呼!真正达到施不图报的高境界,可谓难矣!

此外,还有两点提醒孙孙注意。

一是有了钱也要注意节俭。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到无时想有时。人生都是三穷三富过到老,不能因为手头有钱就大手大脚,不要买可买可不买的东西。一个人有好多衣服、好多鞋子,是虚荣、是浅薄。做饭没计划,剩了就倒掉,岂止是浪费,简直是犯罪。只有没教养、没知识的人才做得出来。

生活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吃饭以杂粮、清淡为益;穿衣不要讲究名牌,舒适为宜。学会简朴,不但有益健康,一旦贫困落魄了,也不会手足无措。不要慕虚荣,不要追求所谓时髦,那其实是一种浅薄。

越有钱生活应该越平实,越简约。只有虚荣的人,才偏好打扮自己,才喜欢花钱的快感。眼下流传一句俚语“穷穿貂,富穿棉,大款穿休闲”,活画出了不同人的心态。

爷爷主张过简单而快乐的生活。拥有很多,常常或必然会成为生命的一种负担。过度追求物质财富,会把自己折磨得筋疲力尽。选择简单的生活,不意味着是选择清贫,而是选择心灵的满足、平和、平静和自然,能够悠闲自得,随遇而安。“快乐,并不是来自物质条件的刺激,而是内心真正的安定与平静”(圣严法师语)。当你喜欢简单的生活时,你便彻悟了,你才能做到乐观、豁达、坦然,才可以远离利欲、虚荣、忧伤的困扰。

二是多结交穷人,多体谅弱者。富人跟穷人比,往往富贵的人不懂也不珍惜人间真情。因为他富有,权重势威,都是别人仰其鼻息求助于他,而因为他自己无所不有,从没有“求人”的后顾之忧,所以,他不喜欢穷亲戚登门,很怕穷亲戚影响了他的仕途,根本就不珍惜别人的感情。他认为他永远不会求到别人名下,也不想给自己留什么后路,这便是越富越抠,为富不仁的原因。

而穷人时时处于你帮我我帮你的人际氛围中,他懂得珍惜人情,知道感恩,即使给他一碗粥,他也会念念不忘。所以,孙孙既不要因为钱而媚富,也不要有钱而嫌贫。有句古话“攒下金钱催命鬼,交下穷人护身皮”,不无道理,虽有偏激之嫌,却也是经验之谈。当然,也确有一些不争气的穷人,好吃懒做,偷懒耍滑,不招人可怜,但这毕竟是个别的,不能因此失去博爱之心。

钱,没有不行,既要会挣,又要会花。只有花掉的那部分钱才是真正属于你的财富。

《菜根谭》中有一句:“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授侯,权豪自甘乞焉;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意思是一个贪得无厌、欲望无止境的人,给他金子他还怨恨没有得到珠宝,你封他当大官他还怨恨没当上王侯,这种人欲壑难填,虽然居富贵之位,却总觉得自己像个讨饭的,没有得到满足;而一个知足的人,即使吃糠咽菜,也比山珍海味香,即使穿布衣棉袍也比狐貉珍裘温暖。这种人虽身居贫困的平民境地,实际在感觉上比王公贵族更为尊贵、幸福和快乐。

让人失去理智的,往往是外界因素,而最能耗尽一个人心力的,往往是自己无休止的欲望。

一个乞丐捡到一只名贵的狗,收留了它。第二天,乞丐发现有人悬赏十万元,寻找这只狗,便欣喜若狂,觉得自己发财的机会到了。当他准备送还小狗时,发现寻狗酬金已涨到二十万元。乞丐把狗又藏起来,期望涨到一百万元再送还。直到第七天,果然酬金涨到一百万元。乞丐匆匆跑回去抱狗,可是由于小狗极度不适应乞丐式的生活,已经死了。难道不是乞丐膨胀无度的贪欲让他失去了一次绝好改变命运的机会吗?

叔本华就曾说过:“财富就像海水,你喝得越多,就越感到渴。”

钱,有多少算多?够用就行。

阔阔长大后,可能不会缺钱。还在你不会走路时,你的父母就计划如何为你的将来多攒些钱。这是中国每个家庭、父母共有的心情。可是,这样做,往往培养出来的又多是“寄生虫”式的败家子儿。

培根在《论家庭》中说:“在家庭中,最大或最小的孩子都可能得到优遇。唯有居中的子女容易受到忘却,但他们却往往是最有出息的。”他还说:“还应当注意,子女中那种得不到遗产继承权的幼子,常常会通过自身奋斗获得好的发展,而坐享其成者,却很少能成大业。”这都是经验之谈。希望孙孙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从这个怪圈中走出来。

总之,幸福的真谛,不在于金钱,而在于有一个明智达观的态度去面对金钱。

爷爷曾写过一首诗《钱》,那是爷爷对钱的理解。其中有这样几句:

……

能赚钱,或许表现的

是一个人生存的能力

会用钱,往往反映了

一个人的品格和尊严

大爱者,方能扶弱

至善者,才肯怜残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慵懒地在贫困中等待

也是一种悲惨……

爷爷还另外给你留下一个我亲笔抄录的本子,精选了一些名言警句,其中抄有张说的《钱本草》一文,是论述钱的精辟之作,张说认为“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七种对待金钱的态度),概括了一个人应有的金钱观,望孙孙细细品读。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你索取多少,而在于你为社会留下了什么。面对金钱,把握分寸,既不为金钱所困,也不要为金钱所累,拿得起,放得下,看得开,乃为高人。

爷爷的话,孙孙三思。

富人与穷人的生命旅途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