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在于“巧”。
有个大型销售企业要在几个居民小区里设一个新店。经理让手下的甲、乙、丙、丁4人去搞市场调查,并说这次调查有奖励,其规则是:看谁调查得相对准确,而且用得时间短。第一名奖励4000元,第二名2000元,第三名1000元,第4名没有奖励。
上午9点钟,4个人分头出发了。
丁采用的方式是,站在小区门口,向进进出出的人询问。有时不免遭到白眼,也有人干脆不予回答。丁用的时间是2天半。
丙采用电话调查的方式,首先向物业说明来意,请物业帮助查找部分小区居民的电话号码,然后逐一打电话询问。丙用的时间是2天。
乙用的方式是抽样调查,取某个楼座的某个单元的住户,逐一登门调查,诸如人口、收入、消费比例与结构等。敲开10家门,至少有4户不接受调查,这就得再补充新的住户。乙用的时间是1天。
甲采用的方式是不调查人,因为他清楚调查人肯定会遭冷遇,弄不到真实的情况和数据。于是,他没有接触小区的任何一个居民,而是对小区里的所有垃圾箱进行了翻看。他根据垃圾的数量、包装、品种、档次等,得出了这个小区总体消费水平的大致数字。甲用的时间是半天。
公司经理将4个人的调查结论的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内容基本差不多。于是时间成为胜负的关键。甲最终取胜,原因就是他善于用“巧”。
最近读了一些对仗诗,其中对仗之巧之工整,让人爱不释手。现举几例:
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绿水本无忧,因风起皱
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子在右,女居左,世间配定“好”人
日晒雪消,檐滴无云之雨
风吹尘起,地生不火之烟
对这些诗句上看下看、左比右比,都挑不出漏洞,甚至让你改不得一个字。
当代著名作家刘绍堂到国外访问,一位外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刘先生,听说贵国进行改革开放,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这样一来,你们的国家不就变成资本主义国家了吗?”刘绍堂反戈一击:“照此说法,你们喝牛奶就会变成奶牛了?”
王蒙任文化部部长时,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一名外国记者问他:“1950年代的王蒙和1980年代的王蒙,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问者的本意是想得到1950年代的王蒙是“右派”,1980年代的王蒙是部长的答案,而后由个人的政治命运联系到国家的动乱,从中做文章。王蒙巧妙地回答:“1950年代我叫王蒙,1980年代我还叫王蒙,这是相同之处;不同的是,1950年代我20多岁,而1980年代我50多岁。”他用这种回答避开了记者的不怀好意。
有个煮石头汤的乞丐也很会做“巧”的文章。他抱着一块石头敲开一家人的门,向女主人借锅煮“石头汤”。
女主人无法拒绝这样简单的要求,也想见识一下闻所未闻的“石头汤”。水烧开后,乞丐请求她再给一点点盐。同样是那么简单的请求,女主人无法拒绝。
之后,乞丐把汤尝了一下,似乎很满意,但是,感觉有些美中不足,请求再添一些胡椒粉,“这会让汤更好喝”。
最后,乞丐请求女主人给这个汤加一点“微不足道”的肉末,“这会使神奇的石头汤的味道更加鲜美”。
汤煮好了,乞丐把锅里的石头捞出来,丢到一旁,开始美美地品尝锅里的汤。
乞丐之所以能够喝到鲜美的肉汤,就在于他设计了一个完美无缺的程序。有了这种精心的“安排”,获得就变得顺理成章。
不难看出,乞丐用的是循序渐进方式。这种方式是以缩小难度、小步勤挪为特征的,不失为一种“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