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适当的惩罚不可少——斯特娜夫人的家教观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教育孩子,适当的惩罚不可少——斯特娜夫人的家教观

斯特娜夫人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曾以“自然教育法”为主题,结合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方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自然教育”理论,培养出了众多的优秀儿童。

斯特娜夫人有个女儿,名叫维尼弗里德,天真活泼,有时也会犯一些小错误。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斯特娜夫人从来不骄纵孩子。她认为,孩子犯了错,就必须让他自己学着承担过失,接受惩罚,这样才能让孩子记住教训,记住以后应该怎么做。

维尼有一个小布娃娃,这是她最喜爱的玩具。当维尼年纪很小时,斯特娜夫人就经常借助这个布娃娃来奖励或惩罚女儿。比如,今天女儿做了好事,不仅主动收拾了玩具,还帮妈妈擦了地,那么第二天早晨,女儿的枕头旁就会有布娃娃“放的”好吃的点心;如果女儿做了错事,如故意摔碎玩具,斯特娜夫人也不会直接批评她,只不过女儿在第二天早晨起来会发现,枕头旁什么都没有。斯特娜夫人是想通过这样独特的教育方式让女儿明白,自己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娃娃喜欢,会给奖励”;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娃娃不喜欢,没有奖励”。一天,小维尼要到一个好朋友家玩,斯特娜夫人同意了,不过要求女儿必须在中午十二点半以前回来,母女俩要去看一场维尼期待了很久的电影。可是,女儿却晚了十分钟才到家。

斯特娜夫人看着女儿进来,什么也没说,只是用手指了一下表,让她自己看。女儿知道迟到了,忙向妈妈道歉:“对不起妈妈,不过我只迟到了十分钟而已!”

吃完饭后,女儿就赶紧换衣服,准备跟妈妈一起去看电影。但斯特曼夫人却说:“今天因为你的迟到,看电影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我们不去了。”

维尼急得哭了起来,但为了让孩子知道迟到是不对的,斯特娜夫人只是摇摇头说:“这真遗憾。”最终也没有去看这场电影。

<<<家教家风感悟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对孩子有许多爱与期许,但怎样在适度地给予孩子自由的情况下,不偏不倚地执行我们的教育原则呢?这应该是很多父母都关注的问题。而斯特娜夫人的方法,显然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犯错更是不可避免的,而我们的教育原则,就是让孩子从错误中主动吸取教训,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那么,孩子怎样才能主动吸取教训,约束自己的行为呢?答案是让孩子受到适当的惩罚。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惩罚不是对孩子进行批评、责骂,甚至体罚,而是通过给孩子立规矩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去承担违反规矩的后果,从而帮助孩子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1.让孩子从小时候起就学会承担后果

斯特娜夫人在教育小维尼时,就是通过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的方式来实现教育目的的。孩子到了两三岁后,便具备了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有些责任完全可以让他们自己承担。

比如,孩子自己弄坏了玩具,那就如实地告诉他:“玩具坏掉了,是你自己弄坏的,所以你再也不能玩这个玩具了。”这其实是在提醒孩子,玩具是他自己弄坏的,他就要自己承担后果。同时也在提醒他,如果再弄坏其他玩具,那么他可能还要承受同样的后果。

知道这样的后果后,孩子可能会哭闹一会儿,但从此他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收敛,以后再玩玩具时,也会慢慢学会珍惜。

2.及时宣布惩罚措施,并坚决执行

当孩子犯错后,有些父母会习惯地说“下一次不许这样了”,但这一次的惩罚没到位,孩子下一次就一定会再犯。所以,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最好这一次就让孩子接受惩罚,记住教训。

比如,案例中的斯特娜夫人,在女儿回家晚了后,便宣布看电影这件事作废,虽然可能匆忙地赶去电影院也能看上电影,但斯特娜夫人没有这么做,而是直接宣布“因为你的迟到,看电影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我们不去了”,哪怕孩子急得哭了,也决不妥协。这样的结果就是: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情况时,孩子一定不会再迟到。

可见,当孩子出了问题,要及时向他们宣布惩罚措施,并且坚决执行,一定不要迟疑。这样,孩子的“下一次”才可能记住上次的教训,并为此做出改变。

3.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用发火代替对孩子的惩罚

有时候,当我们发现孩子犯错后,就会很生气,继而对孩子发火,希望孩子能记住教训。但其实这样的方法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当我们对孩子发火时,孩子就会将注意力完全放在父母的情绪上了,当时他可能会感到害怕、后悔,之后也可能会有所收敛。但慢慢地他发现,自己犯错后,父母不过是一番暴怒而已,那么孩子就会由此断定,父母是没什么好办法“制”住他的。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对父母的发火变得越来越没有感觉,反而是父母在孩子面前失去了权威和尊严。

所以说,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适当的惩罚是不可少的,但发火的次数却是越少越好。只有在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坚决地对孩子执行规则时,你的教育才真正能够达到效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