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祸相依,凡事切莫强求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福祸相依,凡事切莫强求

季先生语录:

走运与倒霉,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绝对对立的两个概念。世人无不想走运,而绝不想倒霉。其实,这两件事是有密切联系的,互相依存的,互为因果的。说极端了,简直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这并不是我的发明创造。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已经发现了,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老子的“福”就是走运,他的“祸”就是倒霉。


古时候,有位老人因常年居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而被来来往往的行人、过客称为“塞翁”。一天,塞翁无缘无故丢失了一匹马。塞翁思来想去,觉得可能是因为那匹马掉队了,找不到回家的路了。邻居知道这件事以后,都深表惋惜,并劝塞翁不要难过。谁知,塞翁却说:“谁知道丢了马究竟是坏事还是好事呢?说不定反而会带来好事呢。”

结果如塞翁所言,不久以后,那匹丢失的马自己回来了,身后还跟了一匹胡人的骏马。邻居们听说了这件事,纷纷过来贺喜,并夸奖塞翁很有眼光,说话也有预见性。这时候,塞翁说:“谁知道这是不是一件绝对的好事呢?天知道它带回这匹马来会不会惹上什么麻烦?”

塞翁的儿子非常喜欢胡人的那匹马,一段时间相处下来,主人与马之间非常有默契。于是,塞翁的儿子经常骑着这匹骏马去外面奔跑、驰骋,并且乐此不疲。这天,塞翁的儿子照旧骑着马出去兜风,谁知,一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了下来,结果摔断了一条腿,导致终生残疾。

邻居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都很痛心,过来安慰塞翁。塞翁又说:“说不定反而会带来好事呢。”

果然,第二年春,胡人侵占中原,为了抵抗胡人的进攻,国家到处征兵。后来士兵们大都战死沙场。但是,塞翁的儿子,却因为是残疾而没有被拉去服兵役,父子俩相依相靠,反倒其乐融融。

这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它告诉人们,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所以说,凡事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福与祸亦然。因此,人生中,我们不仅要看到人生的缺憾,也要看到人生圆满的那一方面;既要看到“福”,也要看到“祸”,不能用静止与片面的眼光想问题、办事情。这是为人处世的技巧,也是季先生所要告诉世人的人生智慧。

季先生认为,上至天皇老子,下至吾辈小民,“有时候难免走点小运”,“但有时又难免倒点小霉,‘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进而季先生认为,祸福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关系。而这,也正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所体现的道理。正因为如此,所以,季先生劝诫世人: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也。

这就是我们应当学习的人生态度。要知道,人生在世,憾事有许多,圆满之事亦如此。倘若要有一个明确的划分,那么,“福”应当属于人生中的“完满之事”,而“祸”则属于人生中的“憾事”。事实表明,人生不可能只有“圆满的事”,而没有“憾事”。诚如季先生反复强调的,“不完满才是真正的人生”。因此,福祸乃常事,我们不能因为生活中有“祸”而一蹶不振,相反,我们应当如季先生所建议的那样,始终保持一个平衡的心态与稳定的情绪,而非一味地强求“福”,接受不了半点“祸”。须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因此,季先生对那些不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福祸”的人,不予以肯定,更不予以赞扬。所以说,人生中,不论是走运碰到了大福,还是因倒霉遇上了大祸,都不该让心态随之大起大落,相反,应当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样,才能正视人生中的缺憾,才能因祸得福,才是真正领悟“不完满才是真正的人生”这一道理,才能做一个“宠辱不惊”的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