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莱尔,沙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生卒】:1821—1867

【介绍】:

法国诗人和文艺批评家。生于巴黎。其父是启蒙思想家的信徒,具有美术修养。波德莱尔在四、五岁时就从父亲那儿受到了艺术以及形式美方面的教育。六岁丧父,次年母亲嫁人。这使他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遂养成孤独而忧郁的性格。中学毕业后,往来于巴黎拉丁区诗人、画家之间,过着狂放不羁的生活。后拟到印度旅行,因故只在毛里求斯等地逗留一下,领略了异域风光。这丰富了他的内心感受,使他产生了一种神秘的渴望。回国后,继承生父的遗产,过着花花公子的生活,母亲不得不限制他对财产的支配。从此他各处举债。就在此时,他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一八四八年他参加了二月革命。一八五二年之后,其创作进入高潮。一八五七年,《恶之花》出版。晚年贫病交迫,一八六七年在巴黎去世。他的创作深受美国作家爱伦·坡的影响。主要著作有:诗集《恶之花》、散文诗集《人为的天堂》(1860)、《巴黎的忧郁》(1869)以及文艺批评集《美学管窥》(1868)和《浪漫主义艺术》(1868)等。《恶之花》是其代表作,它奠定了波德莱尔在法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开创了法国近代诗歌的新时代,在西方诗坛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恶之花》中的“恶”字指丑恶、疾病与痛苦。波德莱尔在创作上有重“恶”的倾向。他的题材,多半取诸人生丑恶和黑暗的一面,于其中认识到美之存在,并把这种丑恶、黑暗的东西作为美的东西加以描绘。《恶之花》和《巴黎的忧郁》集中体现了波德莱尔在选材上的这一特点。这两部作品或歌颂死亡,或歌颂发臭的死尸,或歌颂蛆虫,或歌颂满身泥巴和虱子的狗,或歌颂孤独、昏暗。波德莱尔生前多遭攻讦,诟词颇众,但在死后,尽管毁誉不一,但其影响却与日俱增。他被推为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也被视为现代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