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先秦时期的一部史书。《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班固说:“孔子因鲁史记而作《春秋》,而左丘明论辑其本事以为之传,又纂异同为《国语》。”(《汉书·司马迁传》)按史学家司马迁的说法,《国语》的作者为左丘明。《国语》是否左丘明所作,唐宋时有人怀疑,清崔述认为《国语》非一人所著,它是后人取古人之事而拟之为文,不是左丘明所作。《国语》的成书年代,说法不一,可能写成于战国时期。它的注释本有:后汉韦昭的《国语解》、清洪亮吉的《国语韦昭注疏》等。

《国语》二十一篇,记述了西周至春秋末年各国的历史,以及当时一些人物的思想和言论。在哲学上,它用五行来说明和解释万物的起源。提出“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把五行看成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原素。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和”与“同”是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意思就是把几种材料或几种东西结合起来,才能构成各种的事物,仅有一种材料或一种东西,不和其他材料或东西相结合,那就不能构成万物的。“和六律以聪耳”,就是说,不同的声音相配合,才产生悦耳的音乐,“声一无听,色一无文”,这就是“以同裨同”,什么也形成不了。“和五味以调口”,“味一无果”,这包含着辩证法的观点。还用阴阳二气的交互作用来说明自然现象。它指出:“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这一记载是说,周幽王二年,西周泾水、渭水、洛水三川流域都发生地震。这是由于阳在地下被阴气压得不能蒸发,这就产生了地震。这种观点,虽然没有科学地揭示地震的原因,但它和宗教的“天命”论是不同的。它以阴阳二气来说明地震,这是唯物主义观点,这对后来的唯物主义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但是,它还没有摆脱宗教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