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德》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61 彩色片(70毫米) 185分钟
美国20世纪福斯影片公司摄制
导演:安东尼·曼 编剧:菲力浦·约当(根据高乃依的同名悲剧改编) 摄影:罗伯特·克拉斯克 主要演员:查尔顿·赫斯顿(饰罗德里克) 索菲亚·罗兰(饰施曼娜) 杰娜维芙·佩姬(饰公主) 拉夫·瓦伦(饰奥尔多奈兹伯爵) 赫伯特·罗姆(饰本·约瑟夫) 加里·雷蒙(饰桑切) 迈可尔·霍顿(饰唐·狄亚格)拉尔夫·杜鲁门(饰费尔迪南国王) 道格拉斯·威尔默(饰莫塔明酋长) 费朗克·斯林格(饰阿尔·卡迪尔)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11世纪的西班牙。国王费尔迪南五世深为不断袭扰国土的摩尔人所困扰,基督徒和异教徒的战争绵延不绝。堂·罗德里克是卡斯蒂叶国的一名武功卓著的忠勇骑士。一天,他赴京城与热恋中的未婚妻施曼娜相会,途中遇见国王的军队正要处死几名摩尔人首领。深谋远虑且心地善良的罗德里克,在父亲唐·狄亚格的同意下,责令摩尔人众首领发下誓言,保证今后不再来犯,遂将他们释放。摩尔人感激涕零,称罗德里克为“熙德”,意为首领。然而他的这项英明决策却触怒了朝廷中的部分大臣,其中包括施曼娜的父亲、王前第一斗士唐·高迈斯,以及罗德里克的情敌唐·阿涅斯,他们诬告罗德里克私放俘虏、勾结敌国,犯了叛国大罪。罗德里克的父亲狄亚格在国王面前尽力为子申辩,与施曼娜的父亲高迈斯争吵起来。这位王前第一斗士当众打了王朝功臣狄亚格一记耳光,年迈的老臣蒙受了耻辱。
为了捍卫家族的荣誉,罗德里克不得不为父雪耻。他找到高迈斯,请求他向父亲当众道歉,但遭到这位不可一世的武将傲慢拒绝。被逼无奈,罗德里克只得和自己情人的父亲拔剑决斗,不幸失手将他杀死。施曼娜听到父亲的惨叫,急忙赶到,发现父亲竟然倒在自己的恋人剑下,悲痛欲绝。父亲临终之际,要女儿发誓为其复仇。情人一下子变为仇人,施曼娜所受的教育使她必须接受这个现实,杀掉杀害父亲之人。罗德里克对她说:假若施曼娜的父亲答应向自己的父亲道歉,就不会有这幕惨剧发生。她的父亲逼他拔剑决斗,他若不应战,就会使家族名誉扫地。一个名誉扫地的人就不配娶她为妻,名誉与爱情实难两全。施曼娜也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她认为只有先为父亲复仇,才能与罗德里克相配,无奈仇人与恋人竟然是一个人。罗德里克让她杀死自己,可是她怎能下手杀死自己的恋人呢? 她只得痛苦地放走罗德里克,向国王请求为父报仇。
邻国萨哈赞闻知国王的第一斗士比剑丧生,乘机向费尔迪南国王提出了一座城市的领土要求,提出以与王前第一斗士比武的胜负来解决领土争端。为了洗清自己叛国的罪名,罗德里克请求国王允许他出阵应战。两军阵前,施曼娜为报父仇,违心地鼓励敌将取胜,罗德里克骁勇非凡,奋力苦战数十回合,终于取得胜利。国王大喜,封他为王前第一斗士,同时也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国王派遣长子桑切率队出征,命令罗德里克随行保护王储。临行前,罗德里克请求国王恩准在他凯旋归来时与施曼娜成亲。国王在施曼娜的默允下答应了他的要求。可是,施曼娜为父报仇的念头仍未打消,她指使自己的崇拜者阿涅斯途中偷袭王储一行,乘机杀害罗德里克。遭暗算的这支远征军在万分危机之时,幸遇曾受恩于罗德里克的摩尔酋长率部赶到,大军得以保全,唐·阿涅斯阴谋败露受擒,但罗德里克宽恕了他,将他放走。
远征凯旋归来之后,罗德里克与施曼娜完婚。洞房花烛夜,施曼娜说她仍不能与罗德里克共枕同眠,遂隐居到修道院。
不久,老国王费尔迪南死去。祸起萧墙,朝廷内发生权力争夺战。长子桑切继位,赶走了弟弟阿尔丰斯。阿尔丰斯与姐姐密谋,将新国王骗出城外杀害,篡夺了王位。对于国王之死,朝廷内外众说纷纭。罗德里克逼迫新王阿尔丰斯手持圣经发誓,与新王之死并无瓜葛。罗德里克此举使阿尔丰斯大为恼怒,被放逐边陲。
罗德里克身处逆境,施曼娜的仇恨终被爱情的烈火烧尽,她离开修道院,同罗德里克一起奔向远方,希冀过一种平静的田园生活。流放途中,罗之旧部及仰慕其英名的各路仁人志士纷纷追随,拥立为首领,以图挽救西班牙于水火之中。罗德里克以国事为重,再把妻子送回修道院寄居,率众踏上征程。
阿尔丰斯国王目光短浅、心胸狭窄,面对雄据巴伦西亚的阿拉伯人的不断入侵与骚扰,罗德里克带领摩尔诸酋长向他建议联合起来共同抗敌,竟遭拒绝。他单独出兵巴伦西亚,大败被围。他姐姐建议将施曼娜母女囚禁,逼迫罗德里克出兵相救,已处于战略优势的罗德里克只得引兵回援,不期在途中与施曼娜母女相遇。原来昔日之情敌阿涅斯,感恩于深明大义不记前嫌的罗德里克,暗中保护母女脱离虎穴,投在熙德部下,共同围攻巴伦西亚。
被困在城内的巴伦西亚百姓饥寒交迫,怨声载道。罗德里克用巨大的投石机把大量面包抛入城中,百姓欣喜若狂,自动起义,杀死守城军士,打开城门迎接义军。罗德里克兵不血刃占领了巴伦西亚。当地人把王冠送给他,高呼万岁。但他并不自立为王,而将王冠星夜送往京城,交给阿尔丰斯以示忠诚。阿尔丰斯接冠在手,羞愧难当,不愿再听姐姐要继续加害罗德里克的建议。
摩洛哥国王不甘心失去巴伦西亚,亲率数万大军杀来,将巴伦西亚城团团围住。罗德里克出城迎敌,混战中不幸中箭。回到城中,他拒绝疗伤以待再战,但城中“熙德死了”的谣言四起,军心浮动。为了击溃敌军,他放弃治愈箭伤的一线生机,坚持要出城决一死战。在生命垂危之际,他接受了阿尔丰斯的和解请求。他让人在他死后把他的遗体绑在战马上出征。当阿拉伯人看到传闻已死的熙德一马当先纵马而至,立即溃不成军望风而逃,熙德军心大振,掩杀过去,大获全胜。死熙德吓退敌军千军万马的传奇故事自此广为流传。
【鉴赏】
《熙德》是好莱坞著名导演安东尼·曼60年代的一部代表作。曼于1907年6月30日生于圣地亚哥,1967年4月29日与世长辞。他像霍华德·霍克斯一样,属于美国杰出的传统型导演。他长于叙事,能把像《熙德》这样人物众多、情节错综复杂、时间跨度很大的故事叙述得清楚明白又引人入胜。从1950年起,他拍摄了数十部堪称经典的西部片,如《诱饵》、《西部人》、《沙漠喋血》、《平原英豪》、《奔向西方》等。他高超的导演技巧和出众的组织能力使他成为屈指可数的能够驾驭庞大的拍摄力量的几位导演之一,他善于利用广阔的空间和自然景色,像《熙德》这样的特大型超级制作,会使不少导演望而却步,而安东尼·曼恩调动起千军万马却游刃自如。在这个壁画般的巨大场面中,有35艘战船,长达百米的布景和七千多群众演员参加演出,片尾“以尸退敌”那场戏,以它空前宏伟的场面和令人叹服的画面构图已成为第七艺术光彩夺目的篇章和电影美学教科书中反复援引之范例。
本片取材于法国17世纪著名古典主义作家皮埃尔·高乃依(1606—1684)的著名悲剧《熙德》。当时的欧洲,封建割剧状态尚未结束,中央君主专制日臻巩固,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首相黎世留积极鼓励古典主义文学发展,利用它为巩固中央王权服务。而在这个时代,戏剧乃代表了古典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它以古希腊罗马的文学典范,以笛卡尔的唯理论为思想基础,崇尚理性,宣扬以理性和意志战胜个人感情,以个人利益服从封建国家的整体利益。高乃依正是凭着这种理性来刻画出堂·罗德里克这位“高贵的”理想化的人物。由于《熙德》的基本戏剧冲突极其悲壮,历来被公认为法国第一部优秀的古典主义悲剧。作者把剧中的主要人物堂·罗德里克和施曼娜投入到责任与爱情这一强烈的悲剧冲突之中:罗德里克虽然热恋着施曼娜,但由于施曼娜的父亲当众侮辱了他的父亲,为了维护封建家族的荣誉,他宁肯牺牲爱情。他深知,假使他忍辱吞声,施曼娜就会视他为懦夫,不会再爱他。理性和意志驱使他毅然决然地找到施曼娜家,要求她的父亲当众赔礼道歉,遭到拒绝后,拔剑与之决斗,并将他杀死。家族的荣誉得到了保全,孝子的责任也已完成,但却失去了爱情。这使他痛不欲生,也使施曼娜陷入绝望之中。摩尔人的入侵给了他尽忠报国的机会,他抑制住个人的悲痛,奔赴沙场,大获全胜,凯旋而归。古典主义大师高乃依所赞美的这种高尚的美德也体现在施曼娜身上。她认为,替父报仇是比爱情更重要的责任。罗德里克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加深了她的爱情,但却不能消除她对杀死父亲的人的仇恨,这就更加激化了她内心的矛盾冲突。在敌国要求以与王前第一斗士决斗来解决领土争端的那场恶斗中,施曼娜在众人面前的表现与内心深处的担忧形成如此强烈反差,使她不敢正视这场死拼。费尔迪南国王的劝导使她认识到,罗德里克肩负着保卫国家的重任,必须以民族的利益战胜个人的私怨,才使她忘却前嫌,同意与罗德里克完婚。但余怒未消的施曼娜在修道院中,孤身一人面对青灯,经过长时间的思悟之后,才复燃起对罗德里克的爱情之火。这一情节是原剧中所没有的,安东尼·曼的这一改动似乎更近情理。原剧中,高乃依为了塑造一位以仁政治国的理想的君王,让费尔迪南作为对立双方的调停人,一席话就使施曼娜投入了罗德里克的怀抱,全剧以二人婚礼大团圆结束,使这部悲剧实际上变成了喜剧。而影片最后让罗德里克中箭身亡,以尸却敌则更加感人,曼的这一改编更接近古典主义悲剧的原则,罗德里克这一传奇人物的形象因而更加高大。这种对文学作品的改编处理堪称成功的再创造。
古典主义的悲剧人物虽然形象高大,但却缺乏日常生活的具体表现,缺乏鲜明的个性,言辞多有大而空之嫌。在艺术形式上,则恪守时间、地点、动作相统一的“三一律”等一系列刻板的规则。如果不加改动地“忠实地”搬上银幕,现代观众是难以接受的。本片中,编导对熙德的传说进行了较大的艺术加工,把原剧优美而雄辩的诗句改为口语对白;使原来紧张而动人的情节,由于电影时空切换节奏加快,情节更加扣人心弦。事实上,罗德里克被放逐后听命于撒哈戈思人,后自立为王的情节改成了流放中的熙德仍效忠于王朝,把攻下巴伦西亚城获取的王冠献给了冤屈他的国王阿尔丰斯。熙德不再是寿终正寝,而是血染沙场,名垂青史。这些改动使故事情节简洁明快,毫无拖沓之感。影片中,熙德的一生可划分成恋爱、流放和战争三个阶段,他与施曼娜的爱情纠葛贯串始终。影片编导的丰富想象力使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形象愈发丰满,令人难忘的细节使他更有血有肉:如他对穷苦人的关心照顾,怒杀谋害国王桑切的刺客和用面包攻城以攻心为上策的谋略,无不给观众树起一位对君王忠心不二,对爱情矢志不渝,胸怀坦荡不计个人恩怨而又嫉恶如仇,救万民于水火的完美骑士形象。以尸退敌的悲壮场面使人不禁想起著名史诗《罗兰之歌》。
多数影评家认为,影片《熙德》的美学价值已明显超过同类史诗性巨片,如《宾虚》、《圣袍》和《斯巴达克思》,因为它的磅礴气势丝毫未湮没主人公的鲜明个性,当然,这与两位主人公扮演者的卓绝演技也是无法分开的。扮演罗德里克的查尔顿·赫斯顿是美国影坛上的一株长青树,自1945年从影以来,曾在70多部影片中扮演过角色,评论家认为“他轻松自如地塑造出的人物使观众相信电影营造出的这个杜撰出的世界是真实可信的”。身高超过两米的赫斯顿在本片中“毫无疑问地是一位勇猛而不乏柔情”的骑士。女主人公施曼娜的扮演者索菲亚·罗兰,出生于1934年,这位意大利女演员16岁在那不勒斯参加选美,同年开始在罗马从影。1954年,参演影片《那不勒斯的黄金》后名声大噪。1955年,她主演的影片《河边来的女人》又获成功。在好莱坞影片中,因她饰演几部具有异国情调的美女,而成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国际影星之一。她主演的影片《黑色的兰花》,1958年获威尼斯电影节奖。在意大利,她主要与导演德·西卡合作拍片。德·西卡使她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1961年她主演的《薄伽丘1970》,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票房价值。她参演的影片《乔恰拉里亚的女人》(1961)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和奥斯卡奖,《意大利式的结婚》(1964)获莫斯科电影节奖。她在《卡桑德拉大桥》中的出色表演,则是中国观众所熟悉的。在本片中的前半部,她把一位备受爱情与荣誉折磨的女性塑造得活灵活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