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纳斯》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79 彩色片 97分钟
瑞典电影制片厂摄制
编导:维尔格特·肖曼 摄影:托尼·福斯贝里 主要演员:哈拉尔德·哈姆雷勒(饰莱纳斯) 维韦卡·林德(饰大使夫人) 恩斯特·京特(饰埃里克松) 哈丽叶·安德森(饰莉莉) 帕妮拉·瓦尔格伦(饰阿比盖尔)
【剧情简介】
20年代的瑞典,斯德哥尔摩。16岁的小男孩莱纳斯在一家旧书店做帮工。他爸爸是个穷司机,开着一辆破卡车给人送货。莱纳斯虽然生于贫困之中,但内心里却充满了幻想和诗情,他利用工作之便,抓紧读书,梦想着有朝一日成为受人崇敬的诗人。一次,他利用给一位大使夫人送书的机会,把自己的习作夹在书里,希望得到她的赏识和提携。这个计划虽然并没有成功,但他却认识了大使夫人的女仆,那个纯朴善良的姑娘阿比盖尔。
接着,又一次机会出现了。有一天,莱纳斯看到爸爸的老朋友,那个长着一脸大胡子的黑尔格先生来到书店,偷偷摸摸地从老板手中接过一堆书装进一辆婴儿车里推走了,他便悄悄地尾随在身后,想看个究竟。他随着黑尔格来到一幢暗红色的大楼前,终于发现,那只是一些宣传工团主义思想的小册子。莱纳斯对这些政治读物似乎并没有多少兴趣,而此刻吸引了他目光的则是出现在大楼顶层阳台上的阿比盖尔。原来,大使夫人的家就住在那里。看到这位纯朴的姑娘,莱纳斯灵感顿生。他坐在楼前的一棵大树下,想写一首以红玫瑰来比喻自己心上人的诗。然而,当他发现他苦思冥想出来的只是一些修饰性的只言片语时,莱纳斯有些沮丧了。他把头靠在树上,渐渐进入了梦乡。
莱纳斯醒来时,夜幕已经降临。好奇心促使他悄悄溜进了这幢使他感到有些神秘的大楼。一进楼门,他恰巧碰到阿比盖尔举着灯陪着大使夫人向地下室走去。莱纳斯看到,大使夫人在那里翻出一些她当年的情诗,用手摩挲着,已显出皱纹的脸上露出惆怅的神情。这时,一阵异样的响动又吸引了莱纳斯的注意。他循声摸去,却看到了一番令他毛骨悚然的情景:在一间昏暗的大房子里,以大楼的门房埃里克松为首的一伙人,正在拷打着黑尔格!他们把他倒吊在一根粗木桩上,不时地把他的头往一只水桶里按,要他说出他的工团主义组织的活动。而黑尔格却一口咬定他的组织只是一个学术性团体。于是,恼羞成怒的埃里克松便指使几个打手用木棍打死了他,然后把他的尸体抬出大楼,藏在停在那里的一辆卡车篷里。而莱纳斯惊恐地发现,那正是他爸爸的车!
莱纳斯不知道他爸爸怎么会在深更半夜跑到这座楼里。在黑暗中,他从地下摸到了一把凶手们丢下的钥匙,然后又拣起两截因拷打黑尔格而折断的木棍,装进书包以作为证据。接着,他开始高声喊他的爸爸,以免他被人当作杀害黑尔格的凶手。这时,走出楼来的埃里克松的妻子发现了他,把他带回家中。夫妇二人开始竭力缠住他,不让他去找爸爸。寻父心切的莱纳斯趁着埃里克松对着墙那边的几位音乐家大嚷大叫之时,抓起书包,溜出了他家,往楼上跑去。楼上是一家妓院,一群嫖客排着队等在那里。还没等莱纳斯明白过来,一个在门口值班的姑娘便拉住了他,接着,名叫莉莉的妓院老板走出来,把莱纳斯连哄带骗地推进门,交给了一位叫爱米莉的姑娘。在爱米莉那间肮脏不堪的房子里,莱纳斯终于明白自己中了圈套。埃里克松和这里的妓院老板原是一伙,他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要缠住他,不让他去找自己的父亲。于是,莱纳斯掏出一张父亲的照片,向爱米莉和其他几位好心的姑娘打听父亲的下落。一个姑娘指给他对面楼上的一扇窗子,并交给他一副望远镜。莱纳斯从望远镜中看到,在同属于这座口字型大楼的那个房间里,他爸爸正和黑尔格的妻子搂抱在一起!莱纳斯的心感到了撕裂般的剧痛。他没有想到,他所尊敬的爸爸竟和他自称是老朋友的妻子通奸。这时,埃里克松带着几个人走进妓院,寻找着莱纳斯。紧急之中,莱纳斯爬到窗外,双手扒住窗台,把身子悬在半空中。在这一危急时分,阿比盖尔恰好出现在顶层的阳台上。莱纳斯拼命向她示意,终于使她发现了自己。阿比盖尔把一根绳子甩给莱纳斯,靠着它,莱纳斯小心翼翼地爬到了住在顶楼的大使夫人家。
莱纳斯受到了大使夫人热情的接待。这位女主人称赞了他写的诗,又降尊纡贵,亲自为他更衣,让他洗澡。莱纳斯依然在为爸爸的欺骗行为感到愤怒。他把拣到的那把钥匙和那两截木棍全都投到大使夫人家的壁炉中,望着那熊熊燃起的炉火,他的心却在渐渐变冷,他已经不打算再去为父亲洗刷嫌疑了。于此同时大使夫人家那温馨浪漫的气氛却使他感到陶醉和痴迷。穿着光洁如丝的睡衣,听着几位琴师专门为大使夫人演奏的音乐,莱纳斯终于投入这位贵妇人的怀抱之中。此时,善良的阿比盖尔只能躲在屋外,一边收拾着莱纳斯换下来的那些旧衣服,一边暗暗抽泣。
不久,楼外突然响起一阵刺耳的警车声。一伙警察冲上楼来,在埃里克松的指点下抓走了莱纳斯的爸爸,并从楼下的卡车里翻出了黑尔格的尸体。莱纳斯突然为父子之情所动,他扑向阳台,冲着楼下的警察高声喊着:“不要抓走他……他是无辜的,我有证据!”接着,他又急忙跑回屋里,找出他那只旧书包,急切地向里面翻着;他似乎已经忘了,那些证据早已在大使夫人家的壁炉中化作了灰……
很快,莱纳斯已经成为大使夫人家的一名“桂冠诗人”。他穿着笔挺的西装、打着领带,头发梳得油亮亮的,终日吟诵着那些词藻华丽而又空洞无聊的诗句。一天,那个脑满肠肥的埃里克松打扮得油光水滑地和他的妻子一起叩响了大使夫人家的门。他们宣布将建立一笔基金,用以奖掖如莱纳斯这样的年青有为的诗人。莱纳斯在大使夫人的掌声中,得意地从他的手中接过那笔钱和一束鲜花,接着,他开始和埃里克松的妻子一起核算他们夫妇为大使夫人收来的房租。
13年过去了,外面的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已经成人的莱纳斯依然躲在大使夫人为他编织的那只“精美的”茧壳里。此刻,他望着大使夫人那张日渐苍老的脸,嘴里在喃喃地寻找着一些能够描述这些岁月的词句:“衰老的……年龄……转瞬即逝的……”
【鉴赏】
影片虽然充满了紧张的气氛和悬念,但它并不属于那种以起伏跌宕的情节为包装,而“讲一个好故事”的电影。肖曼在这个“瑞典式”的情节剧里,追求的是故事及影像的隐喻和象征意味,它构成了肖曼对一个黑暗的、处处荆棘的时代的反思和对人生艰难历程的描绘,在这当中,他显然也溶入了对自己青年时代的记忆。
作为影片故事背景的20年代是瑞典历史上一个沉闷但却并不安宁的时期。虽然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布了中立政策,使瑞典免遭战争之苦,但贫穷和落后依然笼罩在这个极地边缘之国。那时的常是阴郁、寒冷的天地之间。大批的农村雇工处在一种无产者或半无产者的状态;工业文明已开始在城市中缓慢地建立起来,但也给城市带来了失业和一些新的政治派别。尤其是20年代末的经济大动荡,使社会遭受到极大的冲击,终于导致了其后席卷瑞典全国的罢工浪潮。在这一时期内,瑞典文坛上曾涌现出了不少工人作家,对农村和城镇中的劳动者的贫困生活做了大量描写。肖曼选择了这样一个时代作为其故事的背景,显然使影片所描绘的时代环境有了一种“艰难时世”的味道。片中的那所暗红色的大房子则明显地具有象征和隐喻的涵义。它那古塔式的尖顶和城堡般的结构以及住在里面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使它仿佛是瑞典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这里,从上至下,各层居住着不同的“居民”:有生活优裕、奢华的大使夫人(她也是这幢建筑的主人),有充满堕落气氛的妓院,有法西斯匪徒似的门房,也有带有民主社会主义色彩的工团主义活动的积极分子以及各色各样的普通百姓。在大楼的底层,还有一间炼铁的小作坊。这里的环境是幽闭和令人压抑的,同时又充满了腐败和颓丧的气氛。当我们随着莱纳斯进入这幢大楼时,的确不难感到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时代。
不过,尽管肖曼是一位擅长以写实的手法描绘瑞典社会,并勇于冲破各种禁忌的著名电影艺术家,但他心目中的所谓现实并非仅仅是一种物质的和社会的存在,它同时也更是一种心理的和人的存在。因此,他虽然把故事放到了一个具体的时代,并显然在其影像中隐喻着这一时期瑞典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的氛围,但他在这里真正所关注的并非是关于历史和社会实况的报道,而毋宁说是一种人的存在状况,一种人所面临的艰难选择和步步荆棘与陷阱的生命历程。这一点正是通过小主人公莱纳斯进入这幢大楼的整个历程来体现的。实际上,肖曼并没有真正在影片中展开丰富的生活场景和对各种人物及性格的详尽描写,他更多地是沿着莱纳斯的这一经历建立起一套隐喻性的情节和场景的构架。整个故事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在前一部分中,我们是通过单纯、勤奋、心中充满理想的莱纳斯从外部来观看这幢硕大神秘的楼房的。在他眼中,这幢大楼意味着成功与希望。他渴望能够获得楼中的那位大使夫人的提携而功成名就。影片通过几个简短的画面向我们暗示出这幢建筑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和神秘感以及他想要进入的渴望,他几次总是抬头仰望着它,同时又是不得其门而入的——他只能把夹着他的习作的书从门缝中塞进去。当我们再一次随着他来到这幢大楼前时,影片向我们展示出这座大楼所给予他的另一种憧憬——爱的诱惑:他坐在楼前吟诵起爱情的诗句,眼前幻化出从大楼中走出来的阿比盖尔的形象,她手里捧着一簇象征着爱情的红玫瑰。毫无疑问,这幢大楼对莱纳斯来说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希望之地,也是一个具体入微的成人世界的象征,他渴望着进入它,并努力一步步爬上它的顶端,以获得期望中的爱情与成功。在后一部分里,我们开始随着莱纳斯进入了这幢大楼,开始了他步入这一成人世界的历程,在这里,肖曼首先是以黑夜向我们显示了一个不祥的预兆,接着,在进入大楼不久,莱纳斯就目睹了一幕令他恐怖的情景:对黑尔格的谋杀,它也将迫使莱纳斯面对着人类的丑恶做出自己的选择。显然,莱纳斯在这里做出的选择是正确的,即找到父亲,使他避免堕入冤狱。然而这一选择的结果却是使他一步步走入成人世界的阴谋和陷阱之中,也使他开始面临着更多的诱惑。他先是受到了埃里克松的纠缠和他妻子的逃逗,继而,当他逃出这个带有堕落气氛的房间,爬到楼上时,又“误入歧途”,来到了一个更加淫秽的场所——妓院。而在这儿,他不仅看到了人的肉体的堕落,也更看到了一种灵魂的堕落——欺骗:他正在寻找的爸爸竟在和他的老朋友的妻子通奸。同时他也发现,从埃里克松的家到这所妓院,表面上是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寻找父亲,而实际上却是在步步落入埃里克松一伙的圈套,这使他充分领悟了成人世界的丑恶和可怕。因此,当他来到大使夫人家,哭着对阿比盖尔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永远也不想长大!”然而,肖曼通过情节的发展和影像构筑使我们看到的却是,当莱纳斯沿着那象征着欲望和野心的楼梯一步步爬上这座大楼时,他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道路可以选择了。当他在埃里克松等人的追寻下爬到窗外时,影片为我们提供了一幕惊心动魄的情景:莱纳斯沿着一根绳索爬到了大使夫人的家。这一幕的惊险性不只是情节和视觉上的,也在于它们蕴藏的内涵:在这个充满阴谋和陷阱的世界中,莱纳斯的唯一生路就是那条悬挂在黑暗之中而又危机四伏的索道。莱纳斯终于从这里爬了过去,来到了大使夫人的家,而我们随即发现,这条唯一的生路导向的只是一个更大的陷阱。在这里,温馨的气氛和浪漫的情调取代了前面那些恐怖和淫荡的场景,但我们却不难发现这里的充斥着的腐败和虚伪。年老色衰、孤身一人的大使夫人是这里的主人,她不仅盘剥着这幢大楼里的居民来装点她那奢华的生活,也在吞噬着年轻的生命——影片向我们交待,阿比盖尔的弟弟原是这里的仆人,他在一年前死去。接着,肖曼又以一组讽刺性的画面向我们揭示了这个世界的虚伪和空洞:当几位穿着笔挺的夜礼服为大使夫人演奏的音乐家拉起一支庄重的古典乐曲时,我们不难回忆起他们刚刚在自己的房间里抠脚丫、揩鼻子的情景,而当莱纳斯裹着被子躺在床上,陶醉于这一温馨和浪漫之时,我们看到的那几位琴师和大使夫人却是出现在一面映像模糊的大镜子之中。在这里莱纳斯终于放弃了他救助父亲的选择,并交出了自己的童贞投入到大使夫人的怀抱之中。而此时,阿比盖尔在一旁的暗暗哭泣显然不只是为她失去了自己的恋人,它也代表了肖曼对于青春和生命失败的哀鸣。应该说,在影片中历史和隐喻混合的图景中,肖曼为我们讲述的这个“失乐园”似的故事有着一种悲观和绝望的情调,同时它所隐喻的生活既是历史的,又是超出历史的。片中那一幕幕可怕的情景也蕴藏着多重的含义:它们既充满了阴谋和恐惧,又代表着欲望和诱惑。沿着那一级级台阶,人们可以爬向感官和财富的满足,而每一个爬上去的人将要付出的则是充满生命力的青春和宝贵的童贞。选择在这里是重要的,但事实上,一旦人们踏上那些阶梯,便又别无选择。莱纳斯在这一生命的历程中显然是失败了,他最终放弃了他作出选择的责任。在影片后部,年轻的诗人莱纳斯开始变得如市侩般俗气的情节虽然不免有些平庸,但影片结束时那一组莱纳斯和大使夫人面部的特写和叠化镜头却是令人震撼的。在这里,莱纳斯望着大使夫人那张已掩饰不住皱纹的脸在努力寻找着那些可以描述他逝去的岁月的诗句,而我们发现,他事实上已经找不到可以表达他的真正感受的词语,而只是在重复着一些空洞的关于岁月的词汇,而他的脸则在叠化镜头中不断与大使夫人的脸融合在一起。毫无疑问,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一个年轻但空洞的腐朽的生命。
60年代伊始,在法国新浪潮的冲击、影响和瑞典电影自身的发展要求中,瑞典影坛上也涌起了电影改革与革新的浪潮。本片导演维尔格特·肖曼即是当时作为这股革新浪潮旗手的三位主将之一。他的影片以大胆冲破各种禁忌和对瑞典社会的反思性视角不断在瑞典以至世界影坛上引起震动。肖曼1924年生于斯德哥尔摩,在大学期间攻读过文学史,后又对戏剧发生了兴趣,曾在伯格曼导演的舞台剧《仲夏夜之梦》中担任过次要角色。他的电影生涯是以创作剧本开始的,并为伯格曼担任过助理导演。1956年,肖曼赴美国学习电影专业,回国后开始了他在影坛上的真正发展。1962年,他拍出了自己的处女作《情妇》,影片虽然并没有带来很大反响,但其新颖的手法已经引起了影评家和一些观众的注意。紧接着,他以表现一伙少年犯生活的影片《491》开始大胆触及社会“禁忌”,在影坛上引起轰动。两年后他又拍摄了一部令人瞠目结舌的作品《我的姐姐,我的爱》。影片以等级森严、压抑人性的18世纪瑞典社会为背景,讲述了一对兄妹为抗拒这一令人窒息的环境,放纵情欲,最终走向乱伦的故事。如果说,肖曼在这部影片中只是以这对贵族兄妹的悲剧对现实作了影射,那么他随后的两部作品《我好奇——黄》(1967)、《我好奇——蓝》(1968)则开始以写实的手法直接面对一种令他失望的现实。在影片中,一位名叫莱娜的姑娘在父亲的酗酒潦倒和男朋友的消沉沮丧中,怅然离家出行,一路对社会进行调查采访,以弄清在社会民主党执政的30年间,瑞典的政治和社会生活究竟有什么变化。这番调查的结果是令她失望的。她发现她的人格已在生活的重压下彻底崩溃。这两部影片不但显示出肖曼驾驭电影语言的杰出才能,也开始给他带来国际性声誉。片中赤裸裸的性描写再度引起非议,并曾因此使该片被美国司法机关禁映,但当它们被解禁后,立即成为美国10年间最受欢迎的外国影片之一。此后,带着这样一种充满反思和理性精神的“好奇”,肖曼又拍出了《你们在撒谎》(1969)、《一撮爱意》(1974)、《平房》(1975)等重要影片,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瑞典的福利社会进行了批判性的考察。70年代末,当整个瑞典影坛似乎都沉浸在对历史的反省和回顾之中时,肖曼拍出了被认为是他最出色的作品《莱纳斯》。在这部影片里,他以他特有的那种冷峻和理性的色彩使一个关于儿童成长的故事构成了对一个时代的反思。在这之后,他拍摄的较为著名的影片还有《陷阱》(1989),并在拍完该片不久后去世。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