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春日客感》思乡愁情诗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春日客感·黄景仁

只有乡心落雁前,更无佳兴慰华年。
人间别是消魂事,客里春非望远天。
久病花辰常听雨,独行草路自生烟。
耳边隐隐清江涨,多少归人下水船。

此诗写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春天,时黄景仁在安徽学政朱筠官署作幕僚。

正是江南春暖花开的季节,春风和煦,春江水暖,景色怡然。但在客居异地的诗人笔下,没有出现大自然的美好春色,却是南下越冬正要展翅北归的鸿雁。古诗中常见以鸿雁的回归寄托自已的乡思,“白水落春塘,旅雁每回翔”(南朝梁沈约《咏湖中雁》),就是一例。黄景仁正当“华年”即风华正茂的时候,为生计所迫,权作幕宾,虽然颇受朱筠的器重,但终究寄人篱下,有家归不得,思乡之心飞得比大雁更快,自然不会有兴致去观赏眼前的良辰美景,更不可能从中得到慰藉。“只有乡心落雁前,更无佳兴慰华年”两句,写出他的内心感受。前句脱胎于隋薛道衡《人日思归》的“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而又旧句翻新,别具趣味。

“人间别是消魂事,客里春非望远天”两句,更深一层写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别离是人世间最令人魂牵梦萦的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黄景仁在异乡作客,与亲人离别的时间越长,思念之情越深,没有闲情逸致登高望远,害怕因此更加牵动思乡的愁肠。

前四句是总写春日的悲愁,至后四句,则具体写春景给人的感触。黄景仁以久病多愁之身,面对繁花似锦、芳草萋青的迷人景色,却视而不见,他所留意的,常常是耳旁听到的淅沥雨声,因为这才是与他的伤感情怀相合拍的声音;诗人独自行走在春草丛生的路上,也会感到草际烟波迷濛,令人黯然神伤;远处隐约传来江水上涨的声音,他想到有多少归乡的游子将乘船离去,更是愁绪频添,悲不能言。本诗最后四句没有用一个“愁”字,却把无法排遣的愁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诗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使景语也成情语,两者浑然一体,给读者以更加强烈的感受,取得极好的艺术效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