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紫移枫,荷香在桂,又成一种风光。正轻寒气候,好整衣裳。几时送却堂前燕?计云程,故国烟茫。游人何事,独胜秋色,犹殢他乡。
空有回文锦句,尽听残白露,捱过重阳。任青楼赏遍,酒永歌长。千里平安慵启帙,都忘却,家在湖湘。芦蓼池塘,芙蓉亭沼,橘柚垣墙。
-----刘侗
这是一首客旅恋内之作。作者刘侗字同人,麻城人,崇祯七年进士,除吴县知县,未就任即卒,可见是位羁旅多年的人。从这首词所抒之情看,也正是如此。
启篇三句,写客里风光。“华紫”即紫华,月季花的别名。月季与枫叶争艳,荷香共桂香而生,两个整齐的四字句,绘出一片特有的浓郁芬芳秋景。第三句用“风光”收束,奇偶相生,整饬之中透出灵动之气。其中“又”字颇有意味,将客旅情怀暗寓其中,却不露一丝痕迹。“正轻寒”两句,写觉轻寒而理衣裳,初看似无关痛痒,但那份敏感,却正是久寓他乡无人照料者所特有,故言外潜藏着一段别样沉痛。此两句已潜入旅思,却处理得伏脉不显,举重若轻,是欲擒故纵的手段。
“几时”三句,逗出归思乡恋。秋日气候的由暖变寒,引发其对春天气候由寒变暖时节的回忆,进而激起乡思归情。久寓他乡,终日奔走,不知倏忽之间,已然春秋代序,乳燕绕堂之景,已被枫桂荷香所替代。遽然发问,正是骤然惊心的心理反映。且燕子依节候而动的规律,自然使词人联想到自己的淹留他乡并心生悲慨了。这里用“云程”形容归程之遥,用“烟茫”概见归计之渺,已显出归思情切之状,只是一腔幽怨含茹其中,蓄势待发。歇拍三句,以“何事”绾结,将怨情尽行吐出,写自己对无端羁旅他乡,归计无着的生活的不尽怨恨。这三句以“他乡”、“游人”回护“故国”,以“秋色”呼应“风光”,将整个上片中所潜伏的怀归意脉挑明,写尽思乡倦游之情。
过片三句,将怀归之意凝于两地相思之情上。“空有”句,用晋窦滔妻苏蕙以五色丝织回文诗寄情典,见妻子哀婉相思之意。由于归计无着,爱妻的一番深情,只是枉然,自己也只能在百无聊赖、郁郁寡欢之中从白露到重阳,苦捱时光。听的或许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的古歌,吟着大约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旧句,词人百感苍凉,神思恍惚。“听残”、“捱过”,语甚颓丧,其情之可悯,可以想像。
“任青楼”两句,更为沉郁。青楼征歌逐舞,本可忘忧,而词人却是在乡愁难解、离恨易增的情况下,想借青楼买醉买笑以消忧怀,故而结果反而是愁上加愁,恨外有恨。词人以“酒永歌长”概括身在青楼更加焦躁烦乱的心情,出人意表,却在情理之中,刻画彼时心境,堪称入木三分,洵非真得其中况味者不能道出。
“千里”句直至结拍,进一步刻画其难已的思念之情。费尽心机却不能使乡愁离恨稍有减缓的词人,只能是自己安慰自己:反正是千里平安,也就用不着写信相告了;反正是多年流浪,乡关何处都已忘却,也就用不着思归了。初看似乎词人已经释怀忘忧,实际上是于沉痛之中故作旷达语,将词情翻进一层:芦蓼、池塘、芙蓉、亭沼、橘柚、垣墙,哪一样不是故乡景物,哪一样不历历在目,哪一样不在记忆当中?!忘却家在湖湘,却对湖湘之景物如数家珍,正是词人情不能已处。正话反说,更见感情深挚。
整首词演绎思乡念家之情,写法上颇有特色:以他乡之景起,以故乡之景收,中间敷陈刻骨铭心的眷怀意绪;起笔处缘景生情,结尾处寓情于景,结构井然,感情发展的脉络清晰而自然,丝毫不给人做作之感。这恐怕也是此词潜气内敛,耐人咀嚼的原因所在吧。王世贞尝评作者之词“非纤宕者可比”(王昶《明词综》引),于此词可验。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