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答李浣》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答 李 浣

韦应物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何人最往还?

韦应物(约737—约791),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因出身关中望族而入宫为三卫郎,即皇帝的卫士。肃宗乾元元年(758)入太学读书。代宗广德元年(763)为洛阳丞,后担任过滁州刺史、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官职。《四库全书》收《韦苏州集》十卷,《全唐诗》录其诗十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其诗四首。

李浣是诗人担任洛阳丞时的同事,李浣于代宗永泰元年(765)担任洛阳主簿。韦应物还在《对雨赠李主簿高秀才》一诗中写道:“吏局劳佳士,宾筵得上才。终朝狎文墨,高兴共徘徊。”可见他们相处甚欢。后因韦应物秉公执法,得罪了军队官兵,被告了一状,于是于永泰二年(766)罢官闲居,李浣也受牵连丢掉了官职,到楚地隐居。他给韦应物写了一首诗,韦应物写《答李浣三首》作为回应,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前两句谈自己的情况。刚刚在树林中读了《易》,接着又来到溪水边观赏那里的鸥鸟。一个“闲”字说明他真是无官一身轻。《易》虽为卜筮之书,实际上也是一部哲学著作,主要研究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是如何发展变化的。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的话来说,就是“《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易》包众理,事事可通”。可见诗人闲下来以后,还在思考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后两句是询问李浣的情况:楚地的诗人很多,你与谁来往最密切呢?一提到“楚”,人们就会想到湖南湖北地区。其实楚国在灭亡前的首都是“郢都”,也即寿春(今安徽寿县),其势力范围包括江苏中部地区。这里当指楚州(今江苏淮安楚州)。因为《答李浣三首》的第一首说:“孤客逢春暮,缄情寄旧游。海隅人使远,书到洛阳秋。”可见李浣的诗是从东南沿海地区寄到洛阳的。“饶”是多的意思,楚国确实出现过许多词赋家,如屈原、宋玉等。

我们要注意到诗中所竭力表现出来的闲适生活与心情,是为了宽慰李浣,也是为了宽慰自己。真的心平气和,哪里都可以读《易》,又何必刻意到林中去读呢?如果在书房里读不进去,那么到林中就更读不进去了。再说诗中提到“楚俗饶词客”,最有名的当然是屈原,而他恰恰是因为不被理解,遭到流放,才写出《离骚》这样伟大的作品来。正因为诗人自己与李浣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才写诗赠答。如果真的很享受他们所过的罢官以后的生活,也许他们就写不出这些诗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