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理应安贫乐道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是受物质环境引诱、转移的话,就无法和他谈学问、谈前途,只有真正拥有“志于道”精神的人才能与之相交。而“志于道”说通俗些就是要有一种不讲享受、唯道是谋的精神。孔子在《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说,士人立志于仁义之道,却对粗糙的衣食引以为耻,就无价值和他谈论了。也就是说一个人讲自己“志于道”,但仍然在乎吃穿,就难免沦为假道学了。只有做到了超越富贵的诱惑,甘守清贫,才是“志于道”的人。
对此南怀瑾认为,人千万不要自以为了不起,人与人从人格上来说都是平等的。就像孔子在《论语》中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南怀瑾认为孔子所说的话非常有道理。他翻译孔子话说:“有钱有地位,这是人人都向往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得来,君子是不接受的;贫穷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来摆脱,君子也是摆脱不了的。而君子一旦离开了仁道,还怎么成就好名声呢?所以,君子任何时候——哪怕是在吃完一顿饭的短暂时间里也不离开仁道。仓促匆忙的时候是这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对此南怀瑾总结说,“道”说到底也就是仁义之道——仁道。而仁道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是应该持有的生活原则。人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是处在幸福舒适还是颠沛流离之时,都绝不能违背这个基础和原则。
孔子是自我践行“道”的最佳典范,他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公元前489年,孔子不想在陈国待下去了,他想到楚国去。此时楚国的国君楚昭王在位已27年,不仅将楚国治理得比较强盛,且敢公开与强国抗衡。孔子寄希望于楚昭王能器重他,采纳他扬礼仪、推仁义、复兴周礼的政治主张。
这时,南方强盛的吴国进攻陈国,楚国出兵援陈抗吴,军队驻扎在城父(楚邑,在今河南省宝丰县东)。楚王也听说孔子正在陈蔡两国的边境上,便派专人来聘请孔子。
陈蔡两国的大夫们知道了楚昭王要礼聘孔子的消息,就商议说:“孔子是位有才能的贤者,有治国之术,现在的楚国非常强大,却来礼聘孔子,楚国一旦重用了孔子,让其当政,那我们陈蔡两国就危险了。”遂派人一起将孔子一行围困在陈蔡之间的旷野上,孔子及弟子们粮草断绝,七天未生灶做饭,进退不能,弟子们有的生了病,有的发牢骚,很多打不起精神来。
新的困难考验着孔子,孔子面对困境思考着。
最终孔子给弟子们打气,他援引伯夷、叔齐、比干等人的遭遇来为现状辩护,他说这三个人都是士人们公认的“仁人志士”,可是伯夷、叔齐耻食周粟而饿死于首阳山中,比干更是被商纣王剖腹控心。说明在暴君昏王的强权重压下,有德有才的人未必交好运,未必能被一般人所理解。弟子们听后心渐渐安定下来。孔子让弟子们发表看法,子贡说:“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但孔子听后却不认可。孔子认为,这样的安慰是对自己追求的“道”的歪曲,于是否定了子贡的回答。颜回也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说“夫子之道至大”,他认为孔子一直身体力行,让“道”弘扬光大,是非常正确的事,尽管很多人暂时不理解也应该坚持下去。孔子听后点头称是,赞同颜回的说法。
当然,我们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孔子“在陈绝粮,陷入穷困”,固然指的是经济上遭遇了困境,但我们理解这段文字却不应仅仅局限于经济上遭遇了困境这一方面,事实上,当人遇到人生挫折、事业坎坷,甚至到了穷途末路,都可以理解为身处“穷及困境”的范踌。而凡是到了这些关头,君子都应该具有“固穷”的胸襟和气度,有既来之则安之、淡然面对困境、走出困境的信念。而不应该是“穷斯滥矣”,自暴自弃,或铤而走险或投机取巧,甚至屈态变节,苟且偷生。
中国传统对“道”的推崇,并不局限于儒家,像道家视“道”也为重要地位。道家之“道”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为了中国士人所依赖的人生智慧的基础之一。当然,有些人认为孔子困在陈蔡不懂羞耻之心,被人围困,无饭可食,被遭奚落,是一件没面子的事。但从全局来看,孔子弘道信念更为坚定。任何事都需要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对待孔子此事也应如此。
史载古代齐国有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每次出门回来之后,齐人都是一副酒足饭饱的样子,还说和自己一起吃饭的人都是富贵之人,但是这些富贵之人却从来没有来过他们家。于是妻子产生了怀疑,一次在丈夫出门后便跟着他,结果发现整个国都之内没有一个人理睬丈夫。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丈夫就跑到城外的坟堆处和那些上坟的人乞讨,不够吃就又向别人乞讨,这就是他酒足饭饱的原因。
妻子回家后哭着跟妾说了这些事,两人都为丈夫的行为感到羞耻。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就是说人如果有了羞耻之心,就应知道什么是可耻的,什么是体面的。这样才能使自己知道什么事情是应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应该做的,自己的生活才会有正确的方向。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避免遭到耻辱的事情,但前提是必须加强培养自己生来就应具备的“羞耻之心”,正确理解“羞耻”,分清“羞耻的主客观实质”。
当然,贫穷卑贱也是人们不想得到的东西,但摆脱贫穷卑贱也要有一定的原则,比如,靠自身努力得到富裕才是正道,而靠投机取巧和欺瞒耍奸就是歪门邪道。南怀瑾认为真正的君子一定要懂得走正路,行正义。
富贵功名是人们都想要的东西,但是如何得到,社会有一定的规定。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竞争必须良性竞争。靠歪门邪道得来的富贵功名,就不应该接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