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虎和好好先生
一、“马虎”的由来
人们都喜欢用“马虎”一词来形容一个人办事草率或者粗心大意,殊不知在这个词语的背后,还有一个血泪斑斑的故事呢!
在宋朝时,汴京城里有一个画家,他作画时常常随心所欲,让人搞不清他究竟在画什么。有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正好有人来请他画马,他便随手在虎头的后画上了马的身子。来人就问他,他画的究竟是马还是虎,他说:“马马虎虎!”
来人不要,他便将这画挂在了厅堂。大儿子见了,问他这幅画画的是什么,他说是“虎”,二儿子问时他却说是“马”。
不久,他的大儿子在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给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的主人赔钱。而他的小儿子在外出时遇上老虎,却以为是马,他的儿子想上去骑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地咬死了。画家悲痛万分,一气之下,把画给烧了,他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这诗虽然算不上好诗,但这教训却实在是太深刻了。
从此,“马虎”这个词语就流传开了。
二、“好好先生”的由来
明朝的冯梦龙在《古今谭概·癖嗜部第九》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东汉末年有一个人,名叫司马徽。他从来不讲别人的坏话,无论对何人何事,他都只说一个“好”字。有人向他问安,他答“好”。有人刚死了儿子,见到司马徽向他诉苦,他也随口说“好”。
他的妻子就责怪他说:“人家尊重你,有什么事才肯告诉你。为什么听说别人的儿子死了,也说‘好’呢?”
司马徽听了之后说:“你这个问题非常好。”
于是,司马徽“好好先生”的名号就传开了。后来常称对人一团和气、不分是非曲直、不想得罪任何人的人为“好好先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