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新法合龙门
宋朝庆历年间,黄河水急浪涌,在商胡(现在河南省濮阳县东北一带)决了口,淹没了好多良田,百姓也伤亡了不少。附近军民拼力堵塞却无济于事。眼见缺口愈来愈大,朝廷急派管理财政的要员郭申锡亲自前去督察堵口工作。
当时堵塞江河决口采用的办法,是在决口接近合龙的地方,放置一种特殊的大型的堵塞物,叫做合龙门,通常是用木、苇、竹、草等物并杂以碎石、土块捆缚做成,大约有60步长,好像一个巨大的人工“堤坝”,它被人称呼为“埽”。郭申锡到任后,即刻命令河工将“埽”的两头扎上大缆绳,把它置入决口之中。谁知搞了几次,不是缆绳绷断,就是“埽”给急流冲走,否则,就是压不住水的浮力,“埽”不能落到河底。一次次努力都失败了,决口愈来愈大。
这时,河工中有个叫高超的年轻人,说自己有办法。郭申锡听说他识字不多,冷笑道:“高超肚里没几滴墨水,怎有合龙的高超法?”
高超也不管那双关的挖苦话,献计道:“60步的‘埽’太长了,所以人力不易将它压下河底,固定它的缆绳再粗也易绷断,所以水流也就难以截断。我建议将‘埽’分为三节,每一节有20步长,三节之中用绳索联结。合龙时,先放下第一节,等它压到水底,再依次放下第二、第三节。”
高超说完,郭申锡正在思考,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河工纷纷叫道:“不妥,不妥。20步的小埽怎么挡得住河水的冲击、渗透?连用三节也断不了水,反而劳民伤财!”
高超申辩道:“第一节埽压下去,河水当然断不了,但水势必定减杀一半。将第二节埽压下去,只要动用一半的人力,这时河水自然还不能完全截断,但水流明显减缓了。到压下第三节时就等于是在地上施工,便当多了。这时,前两节埽都被浊泥淤塞了缝隙,再也不必花费人力去加工了。”
郭申锡听了双方的争论,觉得还是沿用老经验比较可靠,没有风险,于是,断然否决了高超的新建议。堵塞决口的合龙工程在艰难地进行着:努力,失败,再努力,再失败……
当时,河北安抚使贾昌朝,认为高超的新法是可行的,便悄悄派了数千人,到黄河下流去打捞郭申锡指挥堵口工程时被流水冲下的“埽”。拿到了证据,贾昌朝便向朝廷奏了一本。郭申锡被罢了官。新任的官员采纳了高超的新法,很快把决口堵塞住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