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沉帝王梦·京城之旅·天坛·君授神权天人合一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沉沉帝王梦·京城之旅·天坛·君授神权天人合一

赫赫有名的天坛,坐落在现北京崇文区永定门内大街路东,古柏参天,百鸟鸣啭,幽静清爽,气象森然,是明清两代帝王孟春祈谷、夏至祈雨、冬至祭天的圣地。天坛是九坛中最大的一个,也是我国坛庙中最大的一个。它的建筑艺术美仑美奂,在世界建筑艺术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中外无匹。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时名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立四郊分祀制度,于嘉靖十三年更名为天坛。后来经乾隆、光绪两代重修改建,形成现在天坛公园的格局。

天坛周围九里十三步,占地272万平方米,整个面积比紫禁城还大些,有两重垣墙,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在内坛。垣墙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

丹陛桥:步神迹以升天

天坛实为圜丘坛(天坛)、祈谷坛(祈年殿)的总称。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两坛中间还有一个皇穹宇,这是中轴线上三个主建筑。

连结三个主建筑,贯穿南北的中轴线,是一个长长的台基,叫做神道,又叫丹陛桥或海墁大道。它长360米,宽29.4米,南端高1米,由南向北逐渐升至3米,象征着此道与天宫相接,皇帝由南向北步步升天,而升天又要经过漫长的道路才能达到。这条道中间是神道,左边是御道、右边是王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神道则只有神才能走。丹陛桥的名称是王家的名称,“陛”是皇宫门前的台阶,多用丹涂抹成红色,故称“丹陛”,这条大道就如同皇宫的丹陛。桥下有东西向隧道,是祭祀前将牺牲送去屠宰的洞口。因这些隧道的存在,丹陛桥才以桥名。

圜丘坛:借回声获昭示

真正的天坛就是天坛南部的圜丘坛,它又称祭天台、拜天台、祭台。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这是一座露天的三层圆形石坛。天是圆的,所以是圆台,天又是凌空的,因此不能建房,祭天时要对空而祭,叫“露祭”。

北京天坛祈年殿

坛周共160.2丈,坛高1.56丈,分上中下三层,下层直径21丈,中层直径15丈,上层直径9丈,“一九、三五、三七”,总计“四十五”,既是天数,又符“九五”之尊。坛面用艾叶青石砌就。坛面中央有一块圆石,围绕这个中心向外砌九环扇形石板,最内圈九块,第二圈十八块,到第九圈是八十一块,最下层第二十七圈有二百四十三块。每圈的石块数和每层的圈数都是九的倍数。每层坛都有汉白玉栏板望柱,皆为九的倍数。上层栏板七十二块,中层一百零八块,下层一百八十块,合三百六十周天度数。古人认为九是阳数之极,九就是至高至大,天至高至大,皇帝是天子,也至高至大,所以整个圜丘坛都采用九的倍数来表示天的权威和皇帝与天的关系。圜丘坛还有外方内圆两重壝墙(矮墙),象征着天圆地方。

皇帝用这么多方式来表示自己与天的特殊关系意犹未尽,还要借回声来表示获得了上天的昭示。站在圜丘坛最上层中间的圆石上面说话,声音很小,却显得十分洪亮,皇帝在这里祭天,那洪亮的声音,如同上天神谕一般,除了祭祀时那庄严的气氛,更有神秘的效果,就是所谓上天垂象,万民归心。其实这里有十分巧妙的科学道理。坛面十分光滑,音波得以快速向四面八方传播,碰到周围的石栏,很快反射,原声还未消失,回声已到达,它们合在一起,就十分响亮了。于是,人们把这块石头叫作“亿兆景从石”。

祭天台有一个附属建筑,在圜丘以北,是用来存放圜丘祭祀神牌主的“泰神殿”,嘉靖十七年改称皇穹宇。它的全部建筑,都围在一个平整光滑的圆墙内,人们在墙的不同位置面墙说话,别人站在远处的墙边,都能十分清晰地听到,这就是回音壁。皇穹宇台阶下,还有三块石板,在靠台阶的第一块石板上站立,击一掌,可以听到一声回声,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掌,就可听到两声回声,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掌,又可听到三声回声,故人们称之为“三音石”。

祈年殿:行天道以祈谷

天坛的建筑奇葩中,最引人注目、最负盛名的就是祈年殿了。它在丹陛桥北端殿高耸入云,阳光下,深蓝色琉璃瓦闪着奇妙的光彩。

祈年殿建在一个高6米,面积5900多平方米的圆形汉白玉石台基上。台基分三层,每层都有雕花汉白玉栏杆和云龙望柱护卫,南北台阶中间各有三块巨大云龙石,云龙精致而飞动。殿高38米,直径30米,三层重檐逐层收拢,顶上有一巨大鎏金宝顶。

祈年殿不用大梁长檩,而用二十八根巨大楠木大柱和三十六块互相衔接的榜、桷支撑着三层连体的殿檐。这些柱按其位置和不同排列,有不同象征意义。中央四柱叫通天柱,也叫龙井柱,代表四季;中层十二根金柱,代表十二个月;外层十二根檐柱,代表十二时辰;中外层相加二十四根代表二十四节气;三层相加二十八根,代表二十八星宿;加柱顶八根童柱,代表三十六天罡;宝顶下雷公柱,代表皇帝一统天下。殿内地面正中,有一块天然龙凤花纹的圆形大理石,人称龙凤石,与殿顶藻井的龙凤图上下相应,妙趣横生。龙凤石原石龙纹色较深,角须爪尾皆全,凤纹色稍浅,只隐约可见其形。1889年祈年殿遭雷火焚烧,龙凤石被燎烤了整整一昼夜,龙纹成了浅黑色,凤纹则更加模糊,圆石成龙石了。传说这块石头原先只有凤纹而无龙纹,藻井上金龙常常飞下找凤凰求欢,一日正遇嘉靖皇帝祭天,在圆石上行跪拜礼,金龙来不及飞走,与凤同被天子压入圆石,就成龙凤石了。

大殿里到处描金绘彩,显得富丽堂皇,气派非凡。每年正月上辛日,清朝皇帝都在此祭祀皇天上帝,为民祈谷。其时台基雪白玉润,大殿殷红,蓝天丽日下香烟缭绕,好一派庄严气象。

相传修祈年殿时,有成千民工干活儿,一个七旬老人也来要求做木工。工头嫌他年老不中用,就让一个姓刘的木匠随便支应他点活儿。刘木匠就用脚踢给他一根半尺长的圆木,也没说明干什么。老头用一天时间,在木头上画了无数根线条。第二天,再见不到老头,刘木匠一脚踢去,那根木头哗啦一下全散成无数小楔子,上面还标有号码,刘木匠一怔,赶忙脱下衣服包起来。祈年殿快完工了,可安装房顶时,梁柱之间接口处都不牢靠,刘木匠想起那包楔子,拿来一用,恰似专为这做的,不多又不少,一个个牢牢靠靠,人们说,这又是鲁班爷帮忙来了。

另外,祈年殿东南角的广场上有八块石头,上刻山形朵云纹,人称“七星石”。人们传说明永乐帝迁都北京,想找一个地方修造祭天地的祭坛,但不知选在何地。天遂人意,一天晚上,北斗七星落了地,指示了建坛之所。北斗七星就是这八块石头中七块大的。其实是道士对嘉靖皇帝说,祈年殿东南方太空虚,有碍皇位和行寿,必须设七星石镇压风水。在这八块石头中,东北位置那块小的,是后世的清朝统治者为纪念他们的祖先而增设的,置于东北方,表示不忘根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