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吴越曲·苏州之旅·邓尉山·邓尉梅花甲天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悠悠吴越曲·苏州之旅·邓尉山·邓尉梅花甲天下

邓尉山为太湖东岸的一个半岛,位于苏州城西南30公里的吴县光福镇,故又名光福山。西汉末年,辅佐刘秀光复汉室被封为大司徒(一说为太尉)的邓禹晚年隐居此山中,故为邓尉山。

邓禹与司徒庙

山坞正中所建司徒庙,是为祭祀邓禹而设。《后汉书·邓禹传》载,邓禹,字仲华,生于西汉元始二年(2),南阳新野人,曾劝刘秀“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他十三岁即通文善武,二十四岁官至大司徒,屡建奇功,为“诸将之首”。虽高官显爵,却“深执忠孝”,重名节,严治家。据说他晚年隐居邓尉山时,在西淹河畔大堂正中供奉一尊佛像。佛祖释迦牟尼见他每日拜佛心诚,便亲自在他头上烫下七个香洞,保佑他能活千岁。太上老君见他供奉佛祖很为恼火,咒得他头痛欲裂,他只得把佛像移至东壁,在堂正中,立一尊太上老君像,诚心诵道。城隍老爷听说后,抓住他吊打,令他勿信大神,要敬小神,他只得把太上老君像移至西壁,又在堂正中供奉城隍老爷像,烧香消灾。他寻思,各路神仙若都抢坐正堂,天天要对他们三跪九叩,岂不磕得头破血流,还免不了遭灾,这有辱当年打天下之威风,有碍治天下之太平。于是一阵棒打,将神像扫地出门,又请人塑自身立像置于堂中,这倒平安无事了。此即后来的司徒庙。

探梅“香雪海”

古时植梅最多,占地最广,以梅命名之景点最多的地方,当属吴越之地苏州。洞庭西山的梅益、洞山、七墩山;狮子林的暗香疏影楼、问梅阁、双香仙馆;沧浪亭的闻妙香室;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虎丘的冷香阁等,皆为赏梅佳处。而邓尉山“香雪海”则更为有名,素有“邓尉梅花甲天下”之盛赞。

邓尉山种梅、探梅历史,始于汉代,盛于宋代。古诗云:“望衢千余家,种梅如种谷。”《光福志》载,“邓尉山里植梅为业者,十中有七。”宋淳祐年间,高士查莘隐居山中,在西蹟附近购地作舍,四周植梅,舍曰“梅隐庵”。

1689年春,清康熙帝南巡观梅,赋诗云“邓尉知名久,看梅及早春,缤纷开万树,相对惬佳辰。”乾隆六下江南,均在此逗留赏梅,六赋《邓尉香雪海歌》长诗。唐伯虎、文徵明、王士祯、袁宏道、朱彝尊、龚自珍等,亦登临赋,留有“入山无处不花枝,远近高低路不知”等佳句。

邓尉山早春梅开,花如蝶飞,白梅、红梅、绿梅、墨梅,如雪如锦,弥漫十余里,香飘山内外,故有“香雪海”之称。在司徒庙西吾家山腰,有清代康熙年间江苏巡抚宋荦(牧仁)于梅花亭前岩壁题书“香雪海”三字,其字铁勾银划,如老梅枝条,苍劲古朴。半山梅花亭、闻梅馆为赏梅佳处。

传说明代苏州一官人购得一幅唐伯虎名画《红梅图》,如获至宝,锁于樟木箱中。在六十大寿贺诞时,亲友宾客皆想一睹《红梅图》。官人取出名画挂于堂中,却见是一幅花落枝枯的残梅图,倍觉扫兴,一怒之下,将画掷于墙外。次日,邓尉山花农梅公路过院外,拾得此画。展开一看,图上梅花盛开,花瓣上还挂着夜间春雨滴落的水珠。他把画带回家中,仿照图上的梅枝修剪山中梅树,于是邓尉山梅树株株枝茂花盛。官人闻及此事,上山寻画,找到梅公,怒将好端端的《红梅图》扯成碎片。可遍山梅花却越开越旺,如火如荼,“香雪海”遂名扬天下。

乾隆与四古柏

邓尉山司徒庙内,有邓禹亲手植的四株古柏,老而不朽,被誉为“活化石”、“吴中一绝”。故庙又名“古柏庵”、“柏因社”。清诗人孙原湘《司徒庙古柏》诗云:“司徒庙中柏四株,但有骨干无皮肤。一株参天鹤立孤,倔强不用旁枝扶;一株卧地龙垂胡,翠叶却在苍苔铺;一空其腹如剖瓠,生气欲尽神不枯;其一横裂纹萦行,瘦蛟势欲腾天衢。”

乾隆南巡时,将这四株古柏命名为“清、奇、古、怪”。清者,碧郁苍翠,挺拔清秀;奇者,主干折裂,枯木抽新;古者,纹理绕刻,斑剥古朴;怪者,卧地三曲,如龙伏坡。这年,乾隆来邓尉山探梅观柏。至古柏下询问随行官员柏名,巧逢花农路过,这花农应召上前,面对一株清雅之柏口念谜语答曰:“孟姜女上坟祭祖灵,佘太君一举扫藩兵,姜太公窥见水底鱼,张翼德哼曲不用琴。”乾隆脱口而出一个“清”字,昏官和珅以这“清”字冒犯清廷龙颜欲绑花农,乾隆拦曰:“这谜底乃‘清明’、‘清扫’、‘清水’、‘清唱’,合之一个‘清’字,美哉清柏!”又指另三柏索名。花农以谜语一一道来。“孟姜女挥泪倒长城,佘太君百岁犹年轻,姜太公直钩钓大鱼,张翼德一喝退三军。”乾隆听罢抚掌叫“奇”。“孟姜女千里把夫寻,佘太君挂帅率家兵,姜太公八十遇文王,张翼德阆州丧性命。”和珅凑前一步说:“这古城、古女、古贤、古将,全沾‘古’字,好一株‘古’柏!”“孟姜女大破天门阵,佘太君西天取真经,姜太公月下追韩信,张翼德三打白骨精。”众卿异口同声:“古有‘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唐僧西天取真经,萧何月下追韩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谜好生奇怪!”话音未落,乾隆仰天长笑,“清、奇、古、怪,柏名天成!”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