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山
位于安庆市北郊,距市区约10公里,横跨1市2县(安庆市、桐城县、怀宁县)。因其秀峰叠嶂、蜿蜒似龙而得名。古称皖镇山。大龙山风景名胜区由大龙山和石塘湖两大部分组成,面积约132平方公里,其中石塘湖水面积12平方公里。景区风光旖旎、奇峰突兀、怪石嶙峋、碧湖翠岛、林深洞幽。它以“石奇”、“水秀”、“洞幽”的风姿吸引过众多的文人墨客。大龙山有92峰、82岩、72岭、62壑、36洞、108奇石。山间巨大的球状花岗岩石夭然组合、堆叠,形成了丰富而奇特的象形石景观和无数幽洞,具有自然古朴的独特风格,古誉为“独不类他山”。大龙山风景区已探明的景点有二百余处。根据景点分布情况,整个景区又可分为“灵山石树”、“龙山第一刹”、“石塘湖”、“日照峰”、“龙湫池”、“洪桂山”、“龙泉寺”七个各具特色的景区。景区内山岳、湖泊、日出、雾松、云海、冰挂等自然景观一并俱全。而且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如古寺庙、古塔、摩崖石刻等古迹。还有清代书法家邓石如故居,黄梅戏艺术家严凤英故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之墓。
〔古诗文赏析〕 游 龙 山 明·王守仁
探奇临碧峤,访隐入丹邱。
树老能人语,麋驯伴客游。
云岸遗鸟篆,石洞秘灵湫。
吾欲鞭龙起,为霖遍九州。
一开始,作者就用“探”、“访”两字,语点的,不仅表明了到龙山的目的,而且,又把龙山神韵含蓄衬托出来。
随即,作者用“能”、“伴”、“遗”、“秘”四字,运用写实和浪漫主义手法,极巧妙、自然地把龙山神奇的景色串起来,组成一幅瑰丽多彩的山水画卷:那茂密古松,在风的吹动下沙沙作响,如同人们在悄悄耳语;那善良驯服的四不象,紧跟在游人四周,伴随着游人攀岩穿林;那高高岩壁上飞鸟留下的爪痕,如同篆刻大师精雕细刻的篆书汉字,字字造型奇巧,令人叹绝;那神秘的石洞中,隐藏着仙水池,泉水潺潺,长流不息。由此,作者又生发出一种遐想:龙山是一条神龙,龙湫是一种甘露。他要将神龙鞭打起身,让它腾飞;他要让那长流不息的灵湫,浇灌、滋润九州!这里,作者既真实地勾画出龙山绚丽多彩之貌,又借景寄情,寄托了作者的爱国之志。
全诗清新流畅,感情真挚淳朴,情景交融,物我同一。
(檀赵金)
〔现代散文〕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名言,出自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之笔,其实,有些山虽然无法与名山媲美,但也自有它独具的神韵和魅力。位于安庆城北郊的大龙山,就是一座令游人目醉神摇,乐而忘返的旅游胜地。
连绵数百里的大龙山,群峰凝翠、秀谷葱茏,远远望去,如青龙横卧。那如烟如絮、浮游荡漾的云雾,为龙山披上了一层柔丽的裙纱,激起游人无限的遐想。
“石塘湖畔龙山麓,十里杏花红两湾”。新绿铺径的阳春三月,当您步入龙山西脚的石塘湖,定有景胜于诗的感受。湖畔,蝶蜂引路,花繁果硕,香气四溢;宽阔的湖面,碧水盈盈风帆点点。小岛密布。清晨,石塘湖晓雾方散,旭日初升,金光耀眼;傍晚,丹霞西斜,渔舟唱晚,岛影翩翩;月夜,星月灯火,射影如虹,波光闪烁。此时泛舟湖中,如遨游幻境,心神驰荡。
龙山之秀在于水。大龙山终年碧水长流,春末夏初,满山飞瀑流泉,急奔而下,如银龙翻腾。秋冬,银龙又变成轻飘而下的玉练,雅丽隽秀。落差百米的黄龙溪,为大龙山六大瀑市之冠。伫立观瀑岩眺望,当见石壁高耸,飞瀑直泻而下,腾云吐雾,声振幽谷。
穿过大龙山余湾村,行至乌龙溪中部,有一长5米,高4米的巨石。上刻“龙山第一刹”5个大字。笔锋苍劲有力。在通往“第一刹”景区途中,有一豁然开朗的绿色草坪。面积达三千多平方米。过往游人在此品茗小憩,近闻枝头鸟鸣,远望四面云山,或明拉弹唱,舞蹈游戏,别具一番佳趣。
龙山之奇在于石。龙山风景区主要以象形花岗岩堆叠而成。可谓无山不石,无石不奇。有名可数的巧石就有五十多处。令人叹为观止的当属扬桥龙山村境内的“灵山石树”。风景区的“石树”即树的根基叶干全为石头自然所垒而成。纵观全貌,宛如一棵干粗叶茂的苍天大树,耸立于灵山谷内,古朴雄健。石树根部,洞石累累。其中一洞刻有“通幽”二字,游人由此入洞,得钻过近百个时宽时窄、忽明忽暗,环环相扣的三洞,行程1.5公里,倍尝“弯腰低首”之艰辛,方能重见天日。
玩山者,大都喜爱登山望远。海拔700米的日照峰,为大龙山最高峰,攀岩而上,山上壁崖陡削,怪石纷呈,立足主峰俯视,山下良田葱绿,房舍点点;极目远眺,城市如烟,长江如带。天柱、九华、小孤山诸峰如笋,时隐时现,有说不尽的诗情画意。每当晨曦初露,太阳升起,石塘湖面不断折射1个、2个,直至6个太阳的倒影,堪称龙山一绝。
大龙山,正以其俏丽的身姿,拨动着旅游者的心弦;诱惑着文学艺术爱好者的创作激情;吸引着钟情者为她的辉煌的明天描凤点翠,梳妆打扮。
(龙玲燕)
〔民间文学〕 那是很古的时候。大禹率领百神治水,来到皖公山下,督率十万民众疏沟开渠,引洪水入海。危害老百姓的“洪祸”渐渐平息,人们得以安居乐业,不再向东海龙王进献童男童女,乞求保佑了。
东海龙王知道后,勃然大怒。拒听龟丞相的劝谏,令两位龙孙——大龙和小龙,率领十万虾兵蟹将,溯长江西行,一路兴风作浪,浩浩荡荡杀奔皖公山下。大禹站在皖公山顶睁开神眼一瞧,知道是东海龙王派来与自己决斗的人马。立即召集百神会商迎战,组织开沟挖渠的民众准备滚木、擂石。两位龙孙见大禹率十万民众阻住去路,现身浪头,恶狠狠地对大禹吼道:“你必须马上下令,叫众百姓照旧进贡童男童女,若口出半个不字,就抬高洪水水位,连你也一块上西天!”
大禹听后,镇静地向龙孙讲明时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好言规劝他们回归东海,别再惹事生非,危害百姓。谁知,他们不但不听,反而穷凶极恶地指挥虾兵蟹将和大禹、百神及十万民众大战起来。
双方缠斗苦战了3年零4个月。
一天,玉皇大帝得千里眼、顺风耳禀报,龙颜大怒,立刻派雷公电母下界,帮助大禹。二神奉谕旨,驾祥云到皖公山。拜见过大禹后,来到两军阵前,向两位龙孙传谕玉帝旨意,令他们速回东海,免遭天诛。而他们不知天高地厚,破口大骂雷公电母,双双挥剑杀奔雷公电母。二神十分恼怒,祭起法宝,向两位龙孙一阵雷劈电击。不一会儿,只见他们全身着火,化作两条火龙,迅速向长江滚去。慢慢现出原形,变成两座石头山,横卧在皖公山下、长江之畔。龙头上还被神雷劈成一个大坑,化作“雷泽”,一年四季流淌着“龙髓”,那十万虾兵蟹将吓得逃归东海去了。
后来,人们就把这二龙化成的石头山,称之为大龙山、小龙山。龙头上的“雷泽”叫作“龙湫”
(檀赵金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