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燕赵歌·保定之旅·六郎碑·杨六郎巧摆牤牛阵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浩浩燕赵歌·保定之旅·六郎碑·杨六郎巧摆牤牛阵

六郎碑在河北省唐县西北的太行山东麓倒马关。《畿辅通志》载:“倒马故关在唐县西北120里,山路险峻,马为之倒,因名。”倒马关是古代山西高原北部通向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上的一个重要关隘。明朝马中锡《倒马关并序》中有“关有两山对峙,其路极险,相传杨六郎到此马踣”的记载,后人为纪念杨六郎镇守三关的功绩,在倒马关城西三公里的马圈山修建了“六郎碑”。

此碑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坐北朝南,汉白玉石砌成,高1.18米,宽0.6米,厚0.7米,呈长方形,线雕云朵花边,碑额抹角线雕云纹图案,碑文楷书“宋将杨六郎拒守之处”九个大字。杨六郎即杨延昭(958—1014),并州(今山西太原)人,宋真宗时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在河北省徐水县遂城一带英勇抗击辽兵,因战功先后授英州刺使、保州防御使,后来又在高阳关(草桥关)任副都部署。杨延昭在边防镇守二十余年,威镇辽邦。其间,给后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杨六郎摆牤牛阵即为其中之一。

传说杨六郎打仗,善于以少胜多。一次,他传令小卒们走乡串村买来数百头牤牛,拴在树林里让它们饿着,接着用干草绑了无数个草人,给其穿戴上敌兵的衣帽,肚露干草。摆布停当后,就把那些饿急了的牤牛放出来赶到草人丛中。那牤牛一闻到草料香味,就抢着吃,吃不着就用犄角把草人的肚子挑开。照这个法子,把牤牛训练了几次,就拴进树林空饿起来。说也巧,三天之后,敌人来犯。杨六郎即传下将令,命小兵卒们把宰猪刀子绑在牤牛角上。待敌人迫近,杨六郎便传令解绳放牛。这时,牤牛认为来敌又是供自己饱餐的草人,就一个个掀着尾巴朝敌阵窜去。见人就挑,挑倒后一闻没有草料味,就再挑别的。如此直追得敌人溃退数十里,死伤者不计其数。从此,当地有了这样一句歇后语:“杨六郎的牤牛——驯(训)出来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