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荆楚吟·合肥之旅·凤阳·凤阳花鼓唱四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煌煌荆楚吟·合肥之旅·凤阳·凤阳花鼓唱四方

《凤阳花鼓唱四方》古句出处: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这是凤阳花鼓中驰名中外的《凤阳歌》。凤阳花鼓,又称“花鼓小锣”、“双条鼓”,流行于凤阳燃灯寺一带。早在明朝中叶,凤阳花鼓就流传于江浙一带,明末画家顾见龙曾作《花鼓子》,这是我国第一幅记录凤阳花鼓的图画,现收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清代时,凤阳花鼓更加盛行,《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曾多次在北京、山西临汾等地观看过凤阳花鼓的表演,并写诗赞美。凤阳花鼓还传入宫廷,有的花鼓艺人远涉重洋,到东南亚一带行乞表演。到了本世纪三十年代,凤阳花鼓开始在唱片中广为传唱,五十年代后,又被搬上了舞台。现在,摆脱了贫困的凤阳农民,又以凤阳花鼓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凤阳花鼓为二人表演,演唱时,一人打花鼓,一人敲小锣,口唱小调,可分为“坐唱”、“唱门头”两种演唱形式。坐唱多演唱长篇叙事性歌曲;唱门头的内容大抵是“奉承”话,沿街乞讨时所唱。据《凤阳新书》记述,凤阳虽为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但朱元璋的龙袍也挡不住这块土地上的天灾人祸,凤阳人民不得不逃荒要饭,流落他乡。在明清《万曲选锦》中有:“白云千里过长江,花鼓三通出凤阳。凤阳自出朱皇帝,山川枯槁无灵气”,“妾生爱好只自怜,怀抱琵琶不值钱。唱花鼓,过黄河,泪花更比浪花多。”他们背井离乡,在花鼓唱词中饱含着无限悲苦。汉剧《打花鼓》中的“恨只恨,朱皇帝,坐什么江山登什么基,害得我十家有九家饥”,怨怒的情绪更加强烈。

早期的花鼓近似腰鼓,略大,后为外出卖唱携带方便,改为扁形小手鼓。花鼓曲调吸收当地秧歌,曲目主要有《凤阳歌》、《凤阳花鼓》、《王三姐赶集》等。凤阳花鼓在昆曲、京剧等多类剧种中也以不同的形式得到广泛流传,成为“凤阳三花”之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