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天过海:张角利用宗教酝酿起义》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瞒天过海: 张角利用宗教酝酿起义》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巨鹿人张角利用宗教,组织民众反对朝廷的秘密活动已经进行了十多年。张角信奉黄帝、老子,这在汉代,是被朝廷允许的、是合法的,但张角依靠神秘的道教法术教授门徒,创立了“太平道”。他在符水上念咒,用来治病,让病人下跪、忏悔,然后喝下符水,有些病人竟然就此痊愈,这样一来,众人都对张角视若神明,深信不疑。张角分头派遣弟子到各地展开活动,传播教义,吸引民众。十几年间,信徒多达数十万人,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荆州、扬州、兖州、豫州、一带的民众无不响应。有些人抛弃、变卖自己的家产,流徙迁移,前往投奔张角,致使沿途拥挤,道路堵塞,还没有来得及赶到目的地而病死在途中的人就数以万计。各地郡、县衙门中的官吏也不明白这一现象的真正内幕,反而认为张角以善道教育民众、化育群生,因而深受百姓拥戴,归之如流。这正是张角成功之处。“太平道”的宗教组织形式,表面上公开的传道治病内容,为张角大规模的秘密组织活动作了极好的掩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策略为《孙子兵法》中军队调动应遵循“藏于九地之下”的原则,作了极好的脚注。

东汉朝廷中毕竟也还有一些政治嗅觉灵敏的大臣感觉到了某种异常,太尉杨赐当时正担任司徒一职,他上书说:“张角欺骗百姓,尽管由于遇到皇上的赦免之令而未被治罪,却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扩大势力。现在如果下令让地方州郡搜捕镇压,恐怕会引起更大的骚扰,加重局势的混乱,促使其提前暴乱。应当严令各地刺史、郡守,清查流民,分别将其护送回原籍,借以孤立、削弱张角党羽的势力,然后再剿杀其首领。这样,不必兴师动众,就可平息事态。”应该说,这是一项能对张角造成严重威胁的对策。因为此策一旦实施,就会从根本上控制张角的太平道。此策的建议者杨赐是东汉名臣杨震之孙,博学多闻,一生曾七次为九卿之官,五次任三公之职,是灵帝朝的重臣。由于杨赐屡次进谏,词锋横扫宦官势力,触犯后者利益,受到排挤。恰在上书之后被免职,奏章留在宫中,未能实行。

司徒掾刘陶再上书重提杨赐的建议,说:“张角等人正在暗中加紧策划,各地均有流言传出,都说张角等人潜入京城洛阳,窥探朝廷的动静。社会上那些没有教养的小民百姓叽叽喳喳,熙熙攘攘,群情鼎沸,遥相呼应。州郡官员们怕如实呈报会触犯皇上的禁忌,不敢上奏,只是在私下里相互通报,没有人愿意用文字形式往上通报。陛下理应公开颁布诏令、悬重赏捉拿张角等人,裂土封侯,奖赏有功者。谁敢畏惧、逃避,不负责任,就与张角等人同罪论处。”谁知灵帝对此根本不重视,反而下诏让刘陶为《春秋》一书撰写条例。

东汉朝廷最高决策者的昏庸无能,给张角提供了难得的良机。张角随即设置了三十六方。方的编制相当于将军的编制,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方均设置统帅,发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口号中“苍天”暗喻东汉政府,“黄天”为太平道的代称,“甲子”指第二年,即公元184年,这一年正好是农历的甲子年,“大吉”预示着成功。并用白土在京城洛阳各大官署及各州郡官府的大门上书写“甲子”二字。大方马元义等人先期结集荆州、扬州一带数万人,准备在邺城会师后率先起事。为此,马元义曾多次前往京城洛阳,以中常侍封谞、徐奉为内应,约定于第二年三月初五在京城内外同时起事。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已如干柴遍布,只待一声令下便成燎原之势。作为这次起义的精神领袖和组织者张角,审时度势,蓄机待发,示形伪装,瞒天过海,表现了高超的智慧和韬略才华。他开拓了一条利用宗教作掩护进行反抗的道路。从此农民起义与宗教文化的结合,宗教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统治者的宗教政策等问题都蒙上了一种极为特殊的色彩。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