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根固本:曹操大破吕布》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深根固本: 曹操大破吕布》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吕布的部将薛兰、李封驻军巨野,曹操向他们发动进攻,吕布前来援救,被曹操击败,退走。于是曹操斩杀薛兰等人。

曹操驻军乘氏,因徐州牧陶谦已死,便准备先夺取徐州,回来再攻打吕布。荀彧说:“从前高祖守保关中,光武帝占据河内,都巩固基地以控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虽有困顿失利,但最终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将军本来从兖州起兵,平定山东之乱,百姓无不对您心悦诚服。而且,兖州处于黄河与济水之间,是天下的冲要之地,如今虽已残破,但还易于自保,这正是将军的 “关中”、“河内”,不能不先把这个基地安定下来。现在,已击破李封、薛兰,如果分兵向东进攻陈宫,他必然不敢再有西进的打算,我们便乘机收获已成熟的麦子,节衣缩食,储备粮草,就可以一举击败吕布。击败吕布后,再向南与扬州刺史刘繇结盟,共同讨伐袁术,控制淮水、泗水一带。如果现在不管吕布,而去向东攻徐州,多留兵则出征兵力不足,少留兵则只有让全体百姓守城,不要说收麦,连上山砍柴也不能进行。吕布乘虚进攻,民心就会更加动摇,只有甄城、范县、濮阳可以保全,其余的城都会失去,那就等于您不再占有兖州了。如果出征不能平定徐州,将军将回到哪里去呢! 而且陶谦虽然已死,徐州并不容易灭亡。那里的人接受往年失败的教训,必然因畏惧而团结一致,内外呼应。如今东边徐州的麦子已经收割,他们必定坚壁清野,等待将军。既攻不下城,又抢掠不到物资,不出十天,十万大军还没有作战,已先自陷困境了。上次讨伐徐州,您曾实行威罚,徐州的子弟们想到父兄的仇恨,必然人人固守,不肯投降,即使您能攻破城池,仍不能使他们归顺。在考虑事情时,经常要有舍此取彼的选择,取以取大而舍小,可以求安全而舍危险,可以在不威胁根本稳固的前提下采取权宜之计。现在东征徐州,并不符合以上三个取舍标准,请将军仔细斟酌。”曹操这才打消了东征的念头。

吕布再次从东缗出发,与陈宫率领万余人来进攻曹操。曹操部下的士兵全都出去收割麦子,在营中的不到一千人,难以守住营寨。在营寨西边有一条大堤,南边有一片茂密深广的树林。曹操把一半士兵埋伏在堤后,另外一半士兵暴露在堤外布下阵势。吕布的军队逼近时,曹操才命轻装部队挑战,等到两军厮杀在一起以后,伏兵才登上大堤杀出,步兵与骑兵一齐冲锋,大破吕布的军队,直追到吕布的营寨才返回。吕布当夜撤退。曹操又攻下定陶,分兵平定各县。吕布向东到徐州投奔刘备。张邈跟随吕布一起,又让自己的弟弟张超带领家属退守雍丘。

吕布初见刘备时,十分尊敬,对刘备说:“我与你都是边疆出身的人,我见到函谷关以东诸州、郡起兵,目的是讨伐董卓。但我杀死董卓后,来到关东,关东的诸将领没有一个接纳我,而都要杀死我!”吕布请刘备到自己帐中,坐在妻子的床上,让自己妻子向刘备行礼。又设酒宴款待刘备,称刘备为弟。刘备见吕布语无伦次,外表上与他应酬,心里并不愉快。

荀彧的韬略思想是:“深根固本以得天下。”这实质上是建立根据地的思想。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之所以能最后夺取政权,关键在于他们均建立了牢固的根据地,这样,进可胜,退可守,尽管偶尔出现困厄遭到失败,也不致于有根本的危机,并且最后能够夺取胜利。而建立牢固的根据地,必须拔除钉子,消除隐患,解决肘腋之敌。在这一前提下,作东攻灭陈宫、吕布之策,在韬略逻辑上,是顺理成章的。荀彧在作了正面陈述外,又作了反面说明,荀彧最后罗列三条权衡决策标准,一是取大而舍小,二是求安全而舍危险,三是采用权宜之计时不影响到根本稳固。从这三条韬略价值取向上衡量决策的正确与否,就十分清楚了。曹操放弃了攻取徐州的计划,正是基于这一点。

曹操善于以少胜多,以弱击强,轻兵挑战,奇正互用,乘其不备,后发制人,从而取得了胜利。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