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捭阖:孙权称帝,吴蜀联盟》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四月十三日,孙权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黄龙。文武百官都来朝会,孙权把功劳归于周瑜。绥远将军张昭,举起笏板想要歌功颂德,没等开口说话,孙权说:“若张公之计,现在已要饭了。”张昭极为羞愧,伏在地上直流汗。孙权追认父孙坚为武烈皇帝,兄孙策为长沙桓王,立儿子孙登为皇太子,封长沙桓王、孙策的儿子孙绍为吴侯。
孙权任用诸葛恪为太子左辅,张休为右弼,顾谭为辅正,陈表为翼正都尉,而谢景、范慎、羊衜等都作为宾客,于是东宫号称人才济济。太子孙登让侍中胡综作《宾友目》说:“英才卓越,出类拔萃,是诸葛恪;精识时势,见解深刻,是顾谭;雄辩明达,言能释疑,是谢景;学问深邃,可与言偃、卜商等同,是范慎。”羊衜私下反驳胡综说:“诸葛恪才大然而粗疏,顾谭精明而残忍,谢景善辩然而浮浅,范慎深精而少闻。”羊衜终于因此言而被诸葛恪等厌恶,以后这四人全都败灭,正中羊衜所言。
孙权派使者到蜀国通告他已即皇帝位,提议两国并尊二帝。蜀汉认为与东吴结交没有益处而且名号体制不顺,应该显明正义,断绝友好结盟。丞相诸葛亮说:“孙权早有称帝野心,我们之所以不追究他的薄义寡情,是有求于他的犄角之援。现在如果公开断绝关系,东吴对我们仇恨必定加深,我们势必转移兵力加强东方防卫。与东吴对抗,必须先兼并东吴国土,才能谈及进取中原。可是,东吴贤能人士还很多,文武将相,一团和睦,不可一朝平定。结果屯兵防守,坐而待老,使得北敌得逞,这不是谋略之上策。以前孝文帝对匈奴出以谦卑之辞,先帝宽容大度与东吴结盟,都是权衡形势,随时变通,深思长远的利益,绝非如匹夫一时忿恨用事。而今议论的人都以为孙权的利益在于鼎足之势,不能与我们合力,而且已经踌躇满志,没有北伐的愿望,这样推断,都是似是而非。为什么?是他的智谋和实力不够,所以以长江为界保全自己。孙权不能越江北上,犹如魏贼不能渡过汉水南下,不是力量有余,并且有利也不去夺取。若我们大军伐魏,孙权的上策当是分占魏的土地作为以后规划,下策当是劫掠民众开拓疆境,在国内显示武力,绝非端坐不动之人。即使算他不动而与我们和睦相处,我们北伐,没有东顾之忧,魏黄河以南的部队为了防备东吴,也不能全部向西调动,就是这一有利之处,也已经够深远的了。孙权僭号篡逆之罪,不宜公开表明。”于是派遣卫尉陈震出使到吴,祝贺孙权称号登极。孙权与蜀汉结盟,约定将来平分天下,以豫、青、徐、幽四州属吴,兖、冀、并、凉四州属汉,司州地区以函谷关为界划分。
张昭因年老多病辞去官职,交回所辖部众,改为辅吴将军,班位次于三公,并改封为娄侯,食邑一万户。张昭每次朝见,辞严甚盛,义形于色,曾以直言冒犯旨意,以后不肯来朝见。后来,蜀汉使节来到东吴,称赞蜀汉的美德,然而文武众臣都不能辩赢他。孙权叹息说:“假使张公在座,来使不折服,气焰也会收敛,怎么可能再自夸呢?”次日,派遣中使问候张昭,接着亲自拜见。张昭离开席位请罪,孙权跪下阻止了他。张昭坐定之后,仰起头说:“以前太后、桓王没有把老臣托付给陛下,而是把陛下托付给老臣,所以我是想竭尽臣节报答厚恩,然而见识肤浅,违逆陛下旨意。可是,我是一片忠心为国效劳,志在努力效命至死不变!如若变心,想要为了荣华富贵巴结奉承,这是我不能做的。”孙权连连辞谢。
孙权称帝,势在必行。诸葛亮联吴,使魏有东顾之忧,而蜀取得西线之利。蜀一旦北伐魏,就不能以全力相抗,这等于削弱了敌人的力量,增加了自己的实力。诸葛亮的韬略在于结成同盟,远交近攻,集中力量,发挥优势,争取主动,寻机进攻。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