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趣谈·陈玉堂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收藏趣谈·陈玉堂

陈玉堂(1924~),字书石,号紫琅山民,江苏南通人。学者、收藏家。自幼随父母流寓沪上。1956年入上海旧书店担任古旧书刊收购工作,搜求古籍精华,网罗海内孤本。1979年调入上海社会科学院,不久转至文学研究所。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人物传记资料及别名、笔名的搜集和研究,有“笔名大王”之誉。

“笔名大王”藏水盂

水盂是盛水的敞口器具。宋代赵希鹄《洞天清禄集》载:“晨起,则磨墨汁盈砚池,以供一日用,墨尽复磨,故有水盂。”水盂作为文房用具,用材广泛,形制多样,洋洋大观,颇有欣赏意味。国人写字、画画、做学问,稍老一辈的,总是离不开笔、墨、纸、砚。但陈先生突发奇想,说文房四宝不够全面,加上水盂,应称为“文房五宝”。没有水,试问“四宝”何能成“文”?于是,他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直迷恋于收藏水盂。每得珍品,他便品类标名,自得其乐;每当他伏案神倦,就会取出一只只水盂,摩挲良久,借小小水盂消除疲劳;每当人们夸他的30万张卡片是宝库时,他总是淡然一笑说,充其量也不过是水盂中的一点点水。

陈玉堂藏盂,在集藏中另辟蹊径。历来收藏器皿的,大多以质归类,如陶瓷类、金属类、玉石类、木雕类。而他则不然。他说:“余之藏盂,既为向学,又非稽古,故藏品不求全精,但求形式各异而已。”他收藏的水盂,凡瓷、铜、玉、紫砂、景泰蓝、漆器、水晶、玻璃、玳瑁、梨木,乃至青田、寿山、绿松、大理石等,诸质俱备。以色泽论,则钧红、祭红、宝蓝、翠绿、乌金、青花、建白、五彩、三彩、梅子青、茄皮紫、娇黄,五彩纷呈,各尽其妙,如万花竞放,春生书斋。至于水盂的形式,更是千姿百态,使人目不暇接。有大有小,有方有圆,有的高高隆起,有的扁平如片。其中人物诸相、走兽飞禽、瓜果植物、仿古器皿、现今名具,色色俱全。最小的仅供蟋蟀饮水,最大的足可用于婴儿沐浴。藏盂五百,不乏珍品,有清代珐琅彩圆盂、霁蓝龙纹盂、曼生款紫砂盂、绿松石香瓜盂、玉雕盘龙盂、青花瓜果扁盂等。这些水盂在他的书斋里各居其位,或置于柜顶,或伫立桌面,或藏于壁橱,或供于床头,甚至于烟灰缸、盆景盆也以水盂充当。

更有意思的是,陈玉堂根据水盂的体积、颜色、品类、造型的异同,分别题款,如曾祖抱孙、四世同堂、父子共砚、兄妹同窗、江东二乔、红楼二尤、太白醉酒等,相映成趣。有些题款寓意深长,如9只明清之际的青花瓷盂,题为“九州之野”,下面注有小字,为“天高而明,地厚而平”,寓祖国团结稳定之意;一只明朝宣德年间的铜质水盂,题为“龙图学士”,小字为“铁面无私,正气凛然”;一只小巧玲珑的紫砂荷叶水盂,题为“仙姑宝物”,注为“从不着水,一身无染”;一只外壁雕有山水的素瓷水盂,画面为一人弃船登岸访友,题为“洞庭访故”,注为“秉烛夜饮不思还”。他还有一只“司马光幼嬉”古铜盂,造型为一水盂形的小盂旁雕塑一幼年时的司马光,正在嬉戏玩耍,稚气未脱,形象动人,使人想起他击缸救人的足智多谋和高尚的助人精神。

1986年底,上海社会科学院为陈玉堂举办“百盂展”,参观者络绎不绝。博物馆行家参观后,誉他为“民间集盂第一家”。1989年,日本有关部门曾邀请他东渡举办展览会,他因忙于写作,未能成行。1990年7月,陈玉堂携带着他的百余只水盂精品北上赴京,参加“首届京沪民间收藏联展”,别具一格的收藏品更是受到人们的啧啧称赞。

水盂作为一种专门的古器学来研究,前无古人。陈玉堂决定利用他那丰富的藏品编纂一部图文并茂的水盂专著—《水盂图录》。我们热切期待着陈先生这一大作的问世。

象牙水盂(清)

海螺水盂(清)

豇豆红水盂(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