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恭》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唐高祖李渊之侄。父李安,为隋右领军大将军,封赵国公。孝恭少时,性稳重,聪明有见识。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十一月,李渊攻入长安,孝恭为山南道招慰大使,率军自金州(今陕西安康县)出巴、蜀,以安抚为先。及破起义军朱粲(其地在今陕西东南部、汉水以北),诸将请尽杀所俘。孝恭曰:“不可,自是以往,谁复肯降。”遂尽赦不杀,又移檄各地,于是来附者三十余州。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为信州总管,遂以信州(后改曰夔州,故治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北)为基地,经略江南。唐在江南地区主要敌人是萧铣。公元617年,铣自称梁王,都于江陵(属今湖北省),其势力范围,北及汉水,南达交趾(今越南河内市),西起三峡,东至九江(属今江西省)。
三年(公元620年),孝恭献平铣之策,高祖嘉纳之;并令大造舟船,教习水战,以图铣。孝恭先召巴、蜀首领子弟,量才授用(外示以重用,实为人质),借以确保后方之安定。
次年九月,孝恭为荆湘道行军总管、李靖为行军长史,统十二总管,率战舰二千余艘将自夔州顺流东下。时长江水涨,诸将请待水落进军。李靖曰:“岳贵神速。今吾兵始集,铣尚未知,若乘江涨,倏忽抵其城下,掩其不备,此必成擒。”孝恭从之。萧铣以江水方涨,果不为备。孝恭顺利攻拔荆门(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宜都二镇,即遣靖率精兵五千为先锋,直指江陵,自率大军继其后。
铣因以兵务农,江陵守兵仅数千人,及闻官军至,大惧,仓卒征兵于江、岭之外。江岭道途险远,不能立至,铣乃以守城兵拒战。官军大集江陵,布长围以困之。数日后,拔其水城,俘甲卒四千,大获舟舰。靖请尽散舟舰于江中,诸将皆曰:“破敌所获,当借其用,柰何弃以资敌?”靖曰:“吾表里受敌,进退不获,虽有舟楫,将安用之?今弃舟舰,使塞江而下,援兵见之,必谓江陵已破,未敢轻进。”孝恭从其计。及铣援军见江中舟舰,果疑不敢进。由是江陵内外阻绝,铣被迫出降。高祖大悦,拜孝恭荆州大总管。
孝恭在荆州,重在安抚,让民休养生息,开置屯田,创立铜冶,百姓利之。时荆襄虽定,但岭南尚未完全平定,孝恭乃分别遣使抚慰,于是岭南四十九州皆先后来附。
六年(公元623年)八月,淮南道行台仆射辅公祏反于丹阳(今江苏南京市)。孝恭为行军元帅,率舟师趋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次年三月,占领芜湖,于是展开当涂之战。
时公祏总管冯慧亮守当涂。官军攻击青林山(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南)、博望山(在当涂县西南,亦称天门山、东梁山)、梁山(在今和县北,又名西梁山),慧亮坚壁不战。孝恭遣奇兵绝其粮道。慧亮乏食,夜遣兵逼孝恭营,孝恭坚卧不动,集诸将谋攻守之计,诸将皆主:直指丹阳,掩其巢穴;丹阳既溃,慧亮等自溃。李靖持异议,曰:“公祏保据石头,岂易取哉!进攻丹阳,旬月不下,慧亮蹑吾后,腹背受敌,此危道也。建议:“诱之出战,然后出其不意,一举可破也。”孝恭从之,先令部将黄君汉率羸兵先攻其城栅,佯不胜而退;慧亮出兵击之,逐数里;孝恭挥军反击,慧亮败走。孝恭乘胜击之,慧亮军死者万余人。孝恭穷追之,转战百里,慧亮仅率十余骑逃归丹阳。及官军克广陵(今江苏扬州市),公祏惧,弃丹阳南逃,至武康(今浙江德清县),被村民执送丹阳,杀之,江南平。
九年(公元626年),太宗即位,迁礼部尚书,封河间王。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死。时年五十。太宗素服、恸哭。谥曰元。陪葬献陵(高祖陵,在今陕西三原县东)。
自大业末,群雄竞起,皆为秦王李世民(太宗)所平,谋臣猛将皆在其麾下,其他人少有立大功者,唯孝恭有方面之功,声名甚著。在指挥中,他善于听取意见,择善而从之,故少失误。尤重视安抚百姓,争取人心,这是他致胜之根本原因。性宽恕退让,无骄矜自伐之色,太宗甚加亲待,在宗室中,无人与之为比。
生活豪奢,筑宅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西石头山后),重游宴,歌姬舞女百余人。晚年有所觉悟,曾怅然曰:“吾所居宅颇为宏丽,非吾心也,当卖之,别营一所,粗令充事而已。身殁之后,诸子若才,守此足矣;如其不才,冀免他人所利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