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人物故事小传
宋文帝刘义隆,小字车儿。武帝第三子。晋义熙三年(公元407年)生,宋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卒,终年47岁。
刘义隆初封城县公,宣都郡王,荆州刺史等。元嘉元年八月,司空徐羡之等废少帝,迎刘义隆即位,时年18岁。
文帝即位后,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拥立文帝有功,权势极大。文帝不愿受制于人,以弑帝之罪严办诸臣,结果徐羡之自杀,傅亮被处死,谢晦在江陵起兵失败被杀,文帝夺回朝政大权。文帝勤于政务,体恤民生,整顿吏治,发展文化,使社会稳定,人民生活较富足,史称“元嘉之治”。但好景不长,宋对北魏一战失淮北,又在滑县受挫。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年,北魏拓跋焘大举攻淮,江北郡县饱受掳掠,宋势渐衰。文帝起初立长子刘劭为皇储,又欲废长立幼,引起刘劭不满。元嘉三十年二月,刘劭率兵攻入宫中,杀文帝及宰相江湛等多人,自己称帝即位于建康。文帝死葬长宁陵,谥曰太祖文皇帝。
[正史]
太祖文皇帝讳义隆,小字车儿,武帝第三子也。晋义熙三年生于京口。十一年彭城县公。永初九年,封宜都郡王,位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加都督,时年十四。长七尺五寸,博涉经史,善隶书。是岁来朝,会武帝当听讼,仍遣上讯建康狱囚,辩断称旨①,武帝甚悦。
景平初,有黑龙见西方,五色云随之。二年,江陵城上有紫云。望气者皆以为帝王之符,当在西方。其年少帝废,百官议所立,徐羡之、傅亮等以祯符所集②,备法驾奉迎,入奉皇统。行台至江陵,尚书令傅亮奉表进玺绂,州府佐吏并称臣,请题榜诸门,一依宫省,上皆不许。教州、府、国纲纪宥所统内见刑。是时,司空徐羡之等新有弑害,及銮驾西迎,人怀疑惧,惟长史王昙首、司马王华、南蛮校尉到彦之共期朝臣未有异志。帝曰:“诸公受遗,不容背贰③;且劳臣旧将,内外充满,今兵力又足以制物,夫何所疑!”(略)
元嘉元年秋八月丁酉,皇帝即位于中堂,备法驾入宫,御太极前殿,大赦,改元,文武赐位二等。戊戌,拜太庙。诏追复庐陵王先封,奉迎灵柩。辛丑,谒临川烈武王陵。癸卯,进司空徐羡之司徒,江州刺史王弘位司空,尚书令傅亮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甲辰,追尊所生胡婕妤为章皇太后,封皇弟义恭为江夏王,义宣为竟陵王,义季为衡阳王。己酉,减荆、湘二州今年税布之半。
九月丙子立妃袁氏为皇后。
是岁,魏太武皇帝始光元年。(略)
三年春正月丙寅,司徒徐羡之、尚书令傅亮有罪伏诛。遣中领军到彦之、征北将军檀道济讨荆州刺史谢晦,上亲率六师西征。大赦。(略)
六年三月丁巳,立皇子劭为皇太子。戊午,大赦,赐文武位一等。(略)
九年冬十二月庚寅,立皇子绍为庐陵王,奉孝献王祀;江夏王义恭朗为南丰王,奉营阳王祀。(略)
十三年春正月癸丑朔,上有疾,不朝会④。
秋七月己末,零陵王太妃殂,追察为晋皇后,葬以晋礼。
九月癸丑,立皇子浚为始兴王、骏为武陵王。
十六年秋八月庚子,立皇子铄为南王。
冬十二月乙亥,皇太子冠,大赦。
是岁,武都、河南、林邑、高丽等国并遣使朝贡。上好儒雅,又命丹阳尹何尚之立玄素学,著作佐郎阿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各聚门徒,多就业者,江左风俗,于斯为美,后言政化,称元嘉焉。(略)
十七年秋七月壬子,皇后袁氏崩。
九月壬子,葬元皇后于长宁陵。(略)
十九年夏四月甲戌,上以久疾愈,始奉初礿,大赦。(略)
二十年夏四月甲午,立皇子诞为广陵王。(略)
二十二年九月己未,开酒禁。癸酉,宴于武帐堂,上将行,敕诸子且勿食,至会所赐馔。日旰,食不至,有饥色。上诫之曰:“汝曹少长丰佚⑤,不见百姓艰难,今使尔识有饥苦,知以节俭期物。”(略)
十二月庚午,魏太武帝率大众至瓜步,声欲渡江,都下震惧,咸荷担而立。壬午,内外戒严,缘江六七百里舳舻相接。始议北侵,朝士多有不同,至是,帝登烽火楼极望,不悦,谓江湛曰:“北伐之计,同议者少。今日士庶劳怨,不得无惭。贻大夫之忧,在予过矣⑥。”甲申,使馈百牢于魏。二十八年春正月丁亥,魏太武帝自瓜步退归,俘广陵居人万余家以北,徐、豫、青、冀、二兖六州杀略不可胜算,所过州郡,赤地无余。二月甲戌,降太尉、领司徒江夏王义恭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壬午,幸瓜步。是日,解严。()十一月壬寅,曲赦二兖、徐、豫、青、冀六州,徙彭城流人于瓜步,淮西流人于姑孰,合万许家(略)。
二十九年二月乙卯,立皇子休仁为建安王。
三十年春正月,会群臣于太极殿,有青黑气从东南来,覆映宫上。戊寅,以司空、荆州刺史南谯王义宣为司徒、中军将军、扬州刺史。壬午,以南徐州刺史始兴王浚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戊子,使江州刺史武陵王骏统众军伐西阳蛮。
二月甲子,元凶劭构逆,帝崩于合殿,时年四十七。谥景皇帝,庙号中宗。三月癸巳,葬长宁陵。孝武帝践阼⑦,追改谥曰文帝,庙号太祖。
帝聪明仁厚,雅重文儒,躬勤政事,孜孜无怠,加以在位日久,惟简靖为心。于时政平讼理,朝野悦睦,自江左之政,所未有也。又性存俭约,不好奢侈。车府令尝以辇篷故,请改易之,又辇席旧以马皮缘故,欲代以紫皮,上以竹篷未至于坏,紫色贵,并不听改。其率素如此。
《南史·宋本纪》
《资治通鉴·宋纪·文帝》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