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从夜郎国谈起—贵州的疆域沿革·清代的改土归流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贵州文化·从夜郎国谈起—贵州的疆域沿革·清代的改土归流

清初,贵州长期处于战乱之中,南明永历帝曾流亡贵州,贵州的安龙一度成为小朝廷驻跸之地。永历兵败,吴三桂反清,贵州又归吴三桂所有,直至康熙十九年(1680),“三藩之乱”平定,清政府才恢复对贵州的统治。

清代在贵州建置上最大的事件莫过于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土司设置如前所述,对稳定中央王朝对贵州的统治曾产生过一定作用。但土司所辖地区,朝廷政令无法推行,赋税无所出,许多土司不仅对属下土民进行残酷剥削,推行落后的农奴制;为争夺土地和奴隶,不仅土司之间,甚至与中央王朝武力对抗。明代就曾发生播州土司杨应龙聚兵反明事件,明王朝动用四川、湘广等地兵力,才平定下去。当清朝在贵州统治确立,便决定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雍正四年(1726)云贵总督鄂尔泰奏请“剪除夷官,清查田土,以增赋税,以靖地方”,开始大量裁撤土司,由中央委派流官治理,形成改土归流高潮。被裁撤的土司,其领地只保留少部供衣食之用,大部分没收,这自然要引起土司们的对抗。雍正六年(1728),清军向黔东南地区发动重兵征讨,“伐山通道,穷搜窟宅”,先后占领八寨(今丹寨)、丹江(今雷山)、九股(今台江)、清江(今剑河)、古州(今榕江)等地,称之为“新疆”(即新辟苗疆之意)。并在此设立六个厅。加上在这之前平定的黔西和黔北诸土司、土官,贵州全境县以上已全部设立流官,只保留了少数低级土官,归属各州县管辖。

清代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曾因各地土司的反抗及清兵不分良莠大规模的烧杀,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灾难。但大量割据一方的土司的消灭和权力的被剥夺,瓦解了民族地区残存的奴隶制和农奴制,加强了与较先进的汉族地区的联系,有利于贵州境内经济、文化的发展,是值得肯定的。魏源曾说鄂尔泰倡议的改土归流,“功在西南,至今百年享其利”,(《圣武记》)是有一定道理的。

清代对贵州疆域有了新的界定,遵义及威宁一部从四川来属,湘广的天柱等地划给了贵州,广西红水河以北府县也归并于贵州,至此,贵州的疆域才基本形成今天这个样子。通过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清政府在土司所辖土地设置府、县,至清末,贵州全省辖十二府,一直隶州,一直隶厅,六十九个州、县、厅,大部分州、县名称与今天市县名称已趋一致。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