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建筑·济源奉仙观
奉仙观位于济源市荆梁北街,北是济渎庙和庙街遗址,南为济源古城及护城河漭河,西是延庆寺舍利塔。该观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道教圣地济源王屋山最古老的道观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奉仙观全称奉仙万寿宫,因观内三清大殿用荆木、柿木做梁,桑木、枣木做柱,故俗称荆梁观。该观始建于唐垂拱元年(685),时陇西皇室李姓家族250余人迁至河朔为唐高宗祈冥福,刻《太上老君石像碑》并创建奉仙观。奉仙观是我国重要的道教活动场所,武则天遣使祭济水时曾在此沐浴斋戒,宋代贺兰栖真在此修道时受到宋真宗召见,并被赐号“宗真大师”。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重建了三清大殿等建筑,使其规模达到了全盛时期。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道士卫葆光重修玉皇殿、三官殿等。清乾隆十七年(1752)重修三官殿,重建山门和厢房四座十六间。
奉仙观内现存建筑坐北朝南,南北长90.50m,东西宽45.50m,占地约4100㎡。主要建筑依中轴线对称布置,依次为山门、东西厢房、玉皇殿、东西配殿和三清大殿。三清大殿平面柱网采用单槽,减柱造,八根内柱减去六根,仅以两根硕大的后内柱承托屋顶重量,同五台山佛光寺金代文殊殿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国内减柱造建筑的典型代表。三清大殿大胆挑战古制,采用罕见的枣木柱、荆木梁、柿木梁、桑木柱,其中荆木、桑木为忌用承重材,而且是古代忌讳的“早经死丧”的谐音,具有稀有性和趣味性,在建筑科学和建筑史学上具有较高的价值。
观内尚存唐至清历代碑碣石刻6通。《太上老君石像碑》,唐垂拱元年刻立,位于玉皇殿和三清大殿之间的六角亭内。碑文为楷书,骈体文,为唐代颂扬高宗功德之碑,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清叶昌帜《语石》云:“文章宏瞻,书法遒美,为唐代道教碑碣之冠。”古代建筑大师刘敦桢评价此碑:“碑身权衡匀妥,远胜偃师县武后御书诸碑”。《章圣皇帝御制诗碑记》,宋天圣九年(1031)刻立,上部是宋真宗赐贺兰栖真的七言诗,中部线刻贺兰栖真行旅图,下部刻贺兰栖真与真宗皇帝对话内容,碑文字体系杨虚己习王羲之书法而成。
三清大殿斗后尾构造(司治平提供)
三清大殿金代柱础(杜启明提供)
三清大殿(司治平提供)
三清大殿桑木柱与柿木梁(杜启明提供)
三清大殿明间斗(杜启明提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