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出逃河内
汪精卫,原名汪兆铭,1883年生于广东番禺,幼读私塾。1904年官费留学日本,学习法政。早年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曾因刺杀载沣而入狱。1914年二次革命失败后汪精卫赴法攻读社会学和文学。1919年回国任职于广东政府。1924年国民学“一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孙中山逝世代起政治遗嘱。1925年,汪任广东国民政府主席,但地位受到身为黄埔军校校长及国民革命军一军军长蒋介石的挑战。1926年3月20日,蒋制造“中山舰事件”,汪精卫颇为难堪,愤而离职赴法。1927年,他看到国共合作很难维持,撕下“左派”伪装,与蒋合流。1931年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汪对内赞助蒋介石“全力剿共”,对外鼓吹“中日提携”。西安事变后,蒋被扣留西安,汪精卫急忙从欧洲归国,以为夺权时机已到,主张讨伐张杨。1938年国民党在武汉召开全国临时代表大会,被选为副总裁,并任国民参政会议长。身为国民党党政要员却散布抗战必败论调。
从汪精卫个人经历看,有资格做国民党的元老,但他流质易变的品性时而表现。抗战爆发后,蒋做为战时统帅,权力进一步增长,对汪来说,要取蒋而代之是其最大愿望。而此时攉取大权已无望,而且自身昔日“斗士”的威信也因其推行反共政策及投降外交而一落千丈,在国民党中可谓忧忧不得志。抗战的第一年,他即对抗战结局不抱信心,主张对曰:“讲和”,即便在成为国民参政会议长后,和日滥调仍不离口。武汉、广州的失守使其对抗日前途悲观,遂生叛国投敌之念,并授意亲信寻找时机与日本方面秘密接触,这才有了出走河内,叛国投日的结局。
汪精卫出走后,1938年12月29日在香港发表了臭名昭著的“艳电”,主张停止抗日,对日妥协以“谋求和平”来响应鼓吹“中日满和作,建立东亚新秩序”的近卫宣言,与敌人有唱有合。直接危害是在1940年3月,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汪任代主席,却虚尊林森为“主席”,以示该政府与国民党在法统上的“一脉相承”。并在此之后收编国民党降兵降将,组织伪军,为虎作伥,另一方面,大力搜刮民财,以支持“圣战”,极尽汉奸的嘴脸。
对汪精卫的出逃河内,蒋于12月26日发表演讲,说他“纯系个人行动,毫无政治意味,”并说“外间一切谣言、猜测、国人不必置信”对汪存有幻想,留有余地。即使在“艳电”发表后,蒋介石不得已对汪做出因“违反纪律,危害党国”而“永远开除党籍,撤除其一切职务”的处分,但没有下通缉令,还希望他“幡然悔悟,重返抗日队伍”。但汪精卫却已死心塌地认贼做父了。
早年的反清英雄、政界俊才,却急剧地转变为投敌卖国的汉奸。历史给汪精卫开了一个大玩笑,也留给我们许多值得回味的思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