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商战的升级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日美商战的升级

日本以“贸易立国”为国策,以出口主导型产业为基础,它的经济增长和出口的扩大,密不可分。出口的猛增带来了贸易收支顺差,这种顺差所赚的钱大部分来自美国。相反,美国贸易收支逐年恶化,并且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绊脚石。因此,利害之争导致日美贸易摩擦加剧、商战不断升级。从60年代至80年代初已经出现三个回合的较量,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60年代,日本的纤维、钢铁和船舶,三者出口额合计占总出口的42.9%,其中仅纤维一项就占18.7%。于是,由日本首相佐藤荣作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亲自出马进行谈判的纤维贸易战,是第一回合。日美纤维谈判从1969年到1971年1月,延续两年半之久。美方要限制日本的毛、化纤对美出口,日方则认为美国建议是违背世界自由贸易精神,如果美国纤维界认为因日本纤维的进口而蒙受了损失,那就应该根据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处理。为此,日本国会也一致通过决议表示反对。美方以更强硬的态度,采取以征收进口附加税和实行进口限制的办法,迫使日方被迫接受美方的要求,强行缔结了两国政府间的纤维协定。后来日本人称这个事件为“尼克松冲击”。

70年代,日本的钢铁、汽车和船舶的出口额合计占总出口的40.2%。1975—1983年,电子产品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7.4%,电子产品的出口额在总出口中所占的比率由7.1%猛升到18.7%,居出口商品的首位,在国际市场上与美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是第二回合。

进入80年代以后,以尖端技术为中心的贸易战是第三回合。这个回合跟前两个回合有所不同,因为电子产业在日、美两国都处在发展阶段,而21世纪又将是以电子技术为中心的尖端技术起更大作用的时代,技术战不仅关系到当前,而且关系到未来。进入80年代以后,尽管美国在尖端技术的基础研究和研究开发投资(投资的绝对金额)方面仍然占有绝对优势,但在尖端技术应用和外国产品开发的某些方面,例如半导体和集成电路、256千位随机读/写储器、数控机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等,日本已居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上述产品,都属于大型贸易商品。生产这些大型贸易商品的尖端技术,既是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之内民用技术发展的主流,又是影响贸易收支的重要因素。竞争对手的日益强大,不能不使美国生产一种“危机感”,这是日本同美国之间贸易摩擦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美商战的升级表明,资本主义各国为争夺市场的贸易摩擦,虽然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可以有某种程度的缓和,但是,根本性的缓解是难以出现的。因为在商品经济的时代,贸易是经济繁荣的关键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面临一个全球性的竞争市场,每个国家都面临市场竞争的挑战。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