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蛰存·桥洞》中外哲理诗赏析
小小的乌蓬船,
穿过了秋晨的薄雾,
要驶进古风的桥洞了。
桥洞是神秘的东西哪
经过了它,谁知道呢,
我们将看见些什么?
风波险恶的大江吗?
淳朴肃穆的小市镇吗?
还是美丽荒芜的平原?
我们看见殷红的乌桕子了,
我们看见白雪的芦花了,
我们看见绿玉的翠鸟了,
感谢天,我们的旅程,
是在同样平静的水道中。
但是,当我们还在微笑的时候,
穿过了秋晨的薄雾,
幻异地在庞大起来的,
一个新的神秘的桥洞显现了,
于是,我们又给忧郁病侵入了。
这算一首旅途志感诗。江南水乡,常见古朴的石拱桥横跨水面,乌蓬船从桥洞下悠然过往。若是普通乘客,坐在船上,看前头水面那如半轮月亮似的桥洞,也不会产生什么特殊的感觉、联想。灵心善感的诗人就不同了,当施蛰存乘坐“小小的乌蓬船/穿过了秋晨的薄雾”,就“要驶进古风的桥洞”时,江南水乡司空见惯的石拱桥洞,在他的感觉中竟自变成“神秘的东西”了。
“桥洞”之所以在诗人感觉中显得“神秘”,是因为他在悬想“经过了它,谁知道呢,/我们将看见些什么?”拱桥横在水面,挡住了船上人的视线,桥这边望不见桥那边,不清楚一桥之隔,那边会是什么样的所在,会有什么样的景观呈现:“风波险恶的大江吗?/淳朴肃穆的小镇市吗?/还是美丽荒芜的平原?”一连串的猜测,显示出作者对未知的“前程”的关切之情。
——这是一种相当典型的心理体验。人在旅途,不管乘车坐船,欣赏眼前风景的时候,便禁不住会去想象前面将出现什么样的风景;庆幸既往旅程的顺利平安时总祈望一路顺风、一路平安。就像诗中所写,有煞是好看的“殷红的乌桕子”、“白雪的芦花”、“绿玉的翠鸟”等美不胜收的景致映入眼帘,一路看下去,有“平静的水道中”的平安的“旅程”在前面等待着,这样,旅人真不免要去“感谢天”了。
“但是,当我们还在微笑的时候,/穿过了秋晨的薄雾,/幻异地在庞大起来的,/一个新的神秘的桥洞显现了,/于是我们又给忧郁病侵入了。”在全诗中,这末节是关键性的,全诗在此由写实上升到象征。若没有这末一节,这首诗的内涵,也不过就是江南水乡旅途的一幅诗意的风景速写,一份诗意的印象感受。有了这末一节,情形就大不相同。诗人眼前“幻异地在庞大起来的”一个“新的神秘的桥洞”,既是具象写实,又是抽象象征。显然,在这里,“神秘的桥洞”隔断的已不是作者对前头风光的瞻望,而是对前路是否平静平安的预测。这样,诗意就从一般的旅途见闻感受,演绎为面对人生命运的感悟。乘坐命运之舟载沉载浮的人生,就是一次漫长的航行,行行重行行,这一程连着下一程;但因隔着“桥洞”的缘故,这一程又望不见下一程。前程究竟如何?风景是否优美?水道是否平静?过了“桥洞”方能见出分晓。“桥洞”仿佛成了前路否泰的决定者,命运际遇的“关口”。人生的航行接近这“入口处”时,船上人免不了产生出前途未卜的担心、疑虑、恐惧感。“愉快的微笑”换成“忧郁病的侵入”,就没有什么奇怪了。
——因为毕竟,人不是先知,不能预卜吉凶祸福。但能领悟到“桥洞”的“神秘”,感受到“桥洞幻异地庞大起来”造成的心理压力,在“桥洞”这颇具象征意味的命运际遇的“关口”前,人也就同时获得了相应的心理准备,而不至于待船“穿过桥洞”后,对迎面而来的一切惊诧莫名、措手不及。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