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丁督护歌》精选经典唐诗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李白《丁督护歌》精选经典唐诗鉴赏

李白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系磐石,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丁督护歌》本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它来源于一个悲凄的故事:南朝宋高祖之婿徐逵之被鲁轨杀死,刘裕派府内直督护丁旿去料理丧事。其后徐妻向丁旿询问殡葬情况,每问一声,就叹一声“丁督护”,声音哀痛凄切。后人依声制曲,就题为《丁督护歌》。李白在天宝六载(747)游丹阳横山时,听到当时民夫在拖船时唱着这支歌曲,因而也就用它作诗题,意在取其声调的哀怨,来写悲苦的时事,倾吐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开头两句,大笔勾勒船沿运河北上云阳、运河两岸多有富商的广阔背景。“云阳”,即今江苏丹阳县; “征”,行; “饶”,多。“云阳上征去”是上征云阳去的倒文,云阳地近太湖,官吏、富商役使民夫开采太湖石,用船运来建筑园林。由于太湖在南,云阳在北,沿运河逆流北上,故云“上征”。运河两岸是繁盛的商业区,商贾云集,他们过着富裕的生活。以此作为背景,造境典型,恰可与“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形成强烈的对照。“吴牛”指江淮间水牛,“南土多暑,此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 (《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诗人用“吴牛喘月时”描写江南正处酷热的季节,既巧妙点出地点和时令,又给人以牛尚如此、人何以堪的具体感受,有力衬托出“拖船一何苦”的无法忍受的痛苦情景。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紧承“一何苦”而来,进一层描写纤夫生活条件的恶劣,简直到了非人所过的程度。诗人不写他们忍饥挨饿、衣衫褴褛,只选取“水浊不可饮”这一生活镜头,来表现其“苦”至极,实在是独具匠心。因为酷热拖船,口渴难熬,只好就河取水,谁知一喝竟难以下咽,原来水太混浊了;仔细一看,竟然是“壶浆半成土”! “拖船一何苦”的情境,通过这一细节的弦外之音,被写得入木三分,沉痛至极。因此,“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就自然而出。这里唱的“都护歌”,当然与古辞并不相关,只是取其声调的哀怨,使得他们口唱其声,心悲其苦。诗人这样写,既照应了题面,又通过绘形绘声的描写不露痕迹地揭示出他们一触即发、悲苦难抑的心境。

“万人系磐石,无由达江浒。”是继“云阳上征去”途中拖船之苦的生动描写之后,进一层描写船近云阳拖船更苦的艰难场面。“系”,就是拖的意思;“磐石”,这里代指装着磐石的船只,补明上文所未写; “江浒”,江边,指云阳。船上装的磐石大而且多,即使有万人之力来拖它,也无法将它拖到江边去。“万人系磐石”,极言磐石之多,船只之重,即使万人也难拖,何况纤夫无万人; “无由达江浒”,极言拖船之难,用力之尽,即使千拖万拽,亦难使船拢岸。但是,正像“水浊不可饮”终须饮之一样,“无由达江浒”亦竟须达之,展示出精疲力竭、口渴无解的纤夫们拼命拖船达于江边的景象,从而将“拖船一何苦”推向怵目惊心的极端。

正游丹阳横山的诗人,面对这样的场面不禁感慨系之,悲从中来,发出“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的浩叹。“芒砀”,形容石之大且多。诗人以“君看”喝起,使人瞩目于这又大又多的太湖石,说它造成千秋以来多少人民永难解脱的痛苦,使得看到的人都为之悲伤流泪。诗境由眼前纤夫之苦,一下扩展到千古之悲,而这全由官府、富豪要这芒砀之石装点园林所引起,诗人的同情和批判不言而喻,从而意蕴不尽、境界苍凉地收束全诗。

李白此诗,纯然写实,是一首卓绝千古的云阳纤夫曲。开头两句总写背景,作好铺垫;接下八句,从酷热的自然环境、水浊的恶劣生活、拉船号子的触动悲心和拉石靠岸的精疲力竭,层层深入地描画了“拖船一何苦”的具体情景;结尾两句,触景生情,寄慨遥深。通篇既有大笔勾勒,又有细腻刻画,但无处不是形象生动的画面,无处不扣拖船之苦的主题,无处不带诗人沉痛的感情,造境典型,含意深远,成为李白诗篇中少数接近杜甫现实主义风的代表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