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长干行》精选经典唐诗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李白《长干行》精选经典唐诗鉴赏

李白

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长干行》,为乐府旧题。李白写有《长干行》二首,此为第一首,以金陵(今南京市)一女子和一商人的婚爱与离别为题材,提出了当时较为普遍存在的“商人重利轻离别”的家庭社会问题,成为中唐白居易创作《琵琶行》叙事长诗的先导。这是一首抒情气氛浓郁的短叙事诗,其情节发展按时间顺序安排,共分三阶段。全诗以女子口吻出之,采用第一人称。

“妾发初复额”至“两小无嫌猜”,为情节发展的第一阶段,共六句,回忆她二人童年时代的戏游。她回忆自己发尚未足复额之时,就常和邻居一小伢子在门前折花玩乐;有时他还骑着竹马来到她家,二人便围绕着床座轮流或抢着嗅弄青梅。那真乃天真无邪的美好人生阶段啊! “青梅竹马”早已作为说明男女小时就相知相亲的婚恋的成语,广泛流行开来。

情节发展的第二阶段,是从“十四为君妇”到“岂上望夫台”,共八句,写她14岁就与邻居那位也同时长大了的小子结婚之后的幸福生活和与日俱增的伉俪情分。初为人妻时,腼腆羞涩,“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真不好意思极了,也写得生动传神极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情缱绻,如胶似漆,相互山盟海誓,“愿同尘与灰”,终生不渝。根本不想与其丈夫半刻一时相离,哪里会想到以后会上望夫台呢。

从“十六君远行”到结尾,为情节发展的第三阶段,有十多句之多,比起第一阶段写了13个年头和第二阶段写了两个年头的生活往事来,只写了这一年内从夏到秋的几个月时间,可见这里就是诗人不惜笔墨铺张抒写的重点所在,诗人运笔是多少、轻重、浓淡恰当,不是平均用力。这段着重写生长于长干里那位女子,婚后仅两年,她的丈夫已成成人,按长干里居民传统风俗,他就应继承家业,习商谋生,只好离家远行,而她就这样成了独守空房的商人妇。前四句表明,其夫于五月远行经商,是沿江逆流乘船上行,经三峡到三巴地带经营生意,她不禁遥想到:三峡天险,猿猴哀啼,滟滪浪急,夫君乘船其间,怎不叫人提心吊胆呢?从此她便倚门翘首盼望,从夏到秋,历时数月,留在台阶上的足迹,早已绿苔满布,黄叶厚秋,而那深秋才能见到的金黄色蝴蝶又在西园草丛间双双翩飞。此情此景,怎不叫她柔肠寸断而“坐愁红颜老”呢?!最后,她只好在心里祝愿:夫君啊,早日返程归家吧!启程前最好能“预将书报家”,我一定及时赶到几百里以外的长风沙来迎候,决不顾及跋涉的艰苦。看看,她是多么忠贞而热情的商人少妇啊!读了这一重点段之后,不能不有这样的思索:为什么“商人重利轻别离”?为什么女子不能同男子偕行出外经商?形象而敏感地提出了这一家庭社会问题,无疑,诗人的同情是在女性的那一方面。

这首短章叙事诗,写一位妇女二十来年的人生经历。由于选取典型事件,并用情语或景语,强化了抒情氛围;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则重在揭示其心灵活动,很少涉及外貌,强化了诗的抒情色彩。《唐宋诗醇》评此诗曰: “女子情事,直从胸臆中流出。萦回曲折,一往情深。”颇中肯綮。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