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感遇二首》唐诗赏析,《感遇二首》原文与注释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张九龄·感遇二首》唐诗赏析,《感遇二首》原文与注释

张九龄

之 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 ①兰:泽兰,秋季开花,香草。葳蕤:叶盛貌。②欣欣:指兰草桂花欣欣向荣,生机勃勃。自尔:自然而然地。尔,语助辞。③林栖者:隐居山林之名士。曹毗《对儒》: “不追林栖之迹,不希抱鳞之龙。” 相悦:闻兰、桂之香而爱赏采摘。④本心:本性,素心。美人:指林栖者。

【鉴赏】 这是诗人遭受奸党李林甫、牛仙客的迫害,罢相被贬之后所作的 《感遇》组诗,凡十二首。“感遇” 者,有感于遭遇之谓也。“之一” 选自组诗的第一首。此诗以春兰、秋桂自比,以喻“本心”,表达自己立身修德,恶邪守正之高尚品德。

诗的一二句: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以物起兴,引出自比的对象。你看,春天的兰草迎春勃发,茂盛纷披,生机无限; 秋天的桂花叶绿花黄,皎洁明净,馨香四溢。此两句源自屈原《九歌·礼魂》 中诗句: “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只是诗人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将“秋菊” 置换为“秋桂” 罢了。“葳蕤” 与“皎洁” 再现了春兰与秋桂勃发向上与高雅的风貌。

诗的三四句承接一二句之意,指出春兰、秋桂之所以 “欣欣此生意”,欣欣向荣,蓬勃生机,是因为它们 “自尔为佳节”。自,各自; 尔,如此之意。即是说它们各自在适当的季节 (春、秋) 而繁茂花开,显示出 “葳蕤” 与 “皎洁” 之生命特点。这里,既点出春兰、秋桂各自适应 “佳节” 之特性; 又暗示兰、桂按各自的本性生长荣枯,不媚人荣,不求人知的本质特征。

诗的五六句写人对兰、桂之欣赏。先用 “谁知” 一转,由前四句的物象转入对人的描写。那些 “林栖者”,即居于山林之中的隐逸之士,常以兰、桂自喻,因而“闻风坐相悦”,闻到兰、桂的芳香,顿生爱慕之情。坐,久坐之意,意谓爱慕之深、爱慕之殊。

诗的七八句: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综合前意,再次肯定兰、桂不求人荣的高尚品质。尽管兰、桂被人欣赏、爱慕,但它们是不希望 (何求)“美人” (“林栖者”) 来攀折、欣赏的。因为兰逢春而葳蕤,桂至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 (“本心”) 使然,并非是为了博取“美人” 的欣赏而如此。全诗到此,意旨豁然: 那些如春兰、秋桂的贤人君子洁身自好,进业修德,并非为了博取功名富贵,而仅是尽到他作人的本份。自然,春兰、秋桂也是诗人的自喻,表明自己虽遭奸人的排斥,仍具有坚贞清高的气节。

全诗采用比兴手法,诗意温雅深邃,然又自然贴切,无造作之痕,有平易之风。起承转合,前后呼应,诗意贯通,结构严谨。



之二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 ①江南:长江以南。《考工记·总序》: “橘逾淮而北为枳……此地气然也。”《晏子春秋·杂下之十》: “婴闻之: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②岂伊:岂,难道; 伊,那里,指江南。岁寒心:耐寒之心。孔子 《论语·子罕》: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喻一个人要有坚贞的节操。③荐:奉献。嘉客:嘉宾,贤达之人。阻重深:重重阻碍。《楚辞·九辩》: “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 ④运命:命运,指或进或退、或荣或贬的不同遭遇。⑤无阴:《韩诗外传》 载赵简子语: “春树桃李,夏得其阴,秋得食其实。”

【鉴赏】 这是诗人 “感遇” 组诗中之第七首。他被贬荆州,荆州盛产橘;屈原也是荆秭之人,早有 《橘颂》 一诗,开头云: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以橘言忠贞之志。诗人眼见满山遍野的丹橘,自然想到屈原的《橘颂》,因而提笔为诗,以丹橘之贞操自况,极言自己为世不用之慨叹!

诗的一二句写景: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第一句点明地点“江南” 与物象 “丹橘”。王逸注 《楚辞》说: “橘受天命生于南国”,《吴都赋》: “其果则丹橘余甘,荔枝之林”,说明丹橘是江南独一的树种,因为它移植到淮北便成枳了。一个“有” 字凸现出橘树之多,江南处处皆有。第二句写橘树的生理特点: 经冬犹绿。因为一到深秋,南国之树都要纷纷落叶,更不必说经受严冬的摧残了! 但丹橘与众不同,它 “经冬犹绿”,始终保持葱葱绿色。一个 “犹” 字突出了丹橘的个性,亦满含赞颂之意。

第三四句写丹橘 “经冬犹绿” 之因。先用一反问句提出: “岂伊地气暖”,难道是那里 (江南) 的 “地气暖”,它独得地利之便吗?推开一笔,再进行收束,以肯定语气回答: 不! 而是丹橘 “自有岁寒心”,是它具有耐寒的本性。诗人赞美丹橘耐寒之节操,是颇含深意的。

第五六句写丹橘之遭遇。像这样经严寒而仍绿,所结果实只求奉献于人的丹橘,理应荐之于嘉宾的。可是为重山深水重重阻隔,为之奈何! 这里,“嘉宾”暗指玄宗皇帝; “阻重深” 暗指围绕玄宗皇帝之奸人。丹橘之寒不变节、只知奉献的高贵品质是诗人的自喻。诗意是说: 像我这种一心为国之人,却被奸人重重阻挡,不能为世所用。这两句既写出了丹橘之遭遇,也表达了诗人之感慨!

第七八句写诗人对丹橘命运的思考。丹橘为何有此遭遇呢?诗人答道: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看来命运的好坏是因遭遇的不同而不同,如同 “循环” 往复、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一样,不可捉摸,不可探究。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答案,情感很复杂。既有无可奈何的自责,又有不甘沉默之情,难言之隐,深沉委婉。

最后两句,笔势陡转,以 “徒言” 二字批评那些不识丹橘美德之人。不要随便说只有种植桃树、李树好,可以 “夏得其阴,秋得其实”,而忙于栽培,“此木岂无阴”?难道丹橘就不能遮阴,毫无用处吗?结合前面写丹橘 “经冬犹绿林” 的美阴,“可以荐嘉客” 的佳实,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这里,诗人以反诘句再次肯定了丹橘的坚贞美节,同时表达了自己被奸人陷害、弃才不用的愤慨!

全诗以丹橘起兴,语言平淡而浑成,结以反诘句掀起波澜,诗意起伏跌宕,使人在温雅淳厚之中沉思不已。杜甫在《八哀·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中赞其诗: “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就是说他的诗意象丰饶,富有想象空间;其语言清新简练,颇具韵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