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太湖》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文徵明《太湖》原文与赏析

文徵明

岛屿纵横一镜中,湿银盘紫浸芙蓉。

谁能胸贮三万顷,我欲身游七十峰。

天远洪涛翻日月,春寒泽国隐鱼龙。

中流仿佛闻鸡犬,何处堪追范蠡踪?

近年到过无锡太湖的游人,大概都读过这首诗。在鼋头渚公园内,文徵明的这首诗碑就矗立在湖中三山的一座碑亭里,它已成为三山上最有价值的人文景观。那潇洒飘逸的字迹加上气势磅礴的诗句,给络绎不绝的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太湖的一大特色是湖面很宽阔而且湖中多岛屿,诗人首先从太湖的这一自然风貌下笔。“岛屿纵横一镜中,湿银盘紫浸芙蓉。”起势迅猛,惊艳。纵横交错的岛屿座落在明亮如镜的湖水中,这些湖中岛屿在万紫千红的湖岸衬托下就像出水芙蓉一样美丽动人。湿银,指月下水波,范成大有“擢入湿银天镜中”诗句。盘紫,是对万紫千红的湖岸的形象描绘。芙蓉即荷花。

接下去,诗人纵情感叹太湖水的雄阔以及太湖山的繁多。第三句“谁能胸贮三万顷”,点明太湖的面积。据说古时太湖面积共有三万六千顷(见《太湖备考》),今太湖洪水期面积为二千二百一十三平方公里。第四句“我欲身游七十峰”,点明太湖的山多。“七十峰”,是七十二峰的约称,指太湖中的岛屿和半岛。明代王鏊撰有《七十二峰记》。这里的“山峰”并不是高山险峰,而是小山小岛。从“胸贮”、“身游”等词语中,可以看出诗人的胸襟极其宽广,游兴十分浓烈。

“天远洪涛翻日月,春寒泽国隐鱼龙”。颈联继续描写太湖水波澜壮阔的雄姿,以及物产丰富,充满灵气。一望无际的太湖,当它波涛汹涌时,其势之凶猛,简直可以翻动日月; 深不可测的太湖,在春寒时节,水中也许隐藏着鱼和龙。泽国,是太湖的别称。鱼龙,暗指太湖一带隐藏着各种各样的人物。颔联与颈联都是描写太湖的雄奇广大,然而前者实写,后者虚写,虚实相间,物我合一。

末二句用了一个典故,表现了诗人愿意模仿前贤而过隐逸生活的心情。“中流仿佛闻鸣犬,何处堪追范蠡踪?”范蠡是春秋末年的政治家,越国的大夫。辅助越王勾践刻苦图强,灭亡吴国。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灭吴雪耻后,认为勾践“可与同患,难于处安”,因此弃官归隐,变名易姓,泛游五湖,经商致富。与范蠡的名字连在一起的还有一位美女西施。她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据《吴越春秋》、《越绝书》等书记载,吴亡后,西施偕范蠡泛五湖而去。相传两人曾在五里湖旁的小村庄 (人称“西施庄”) 住过,所以第七句诗中用了“仿佛闻鸡犬”。诗人在最后一句发问: 在什么地方能够追踪范蠡的遗迹?这一问寄托了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无限感叹,使这首以描写太湖雄阔的自然风光为主要内容的景物诗在情绪上得到某种升华

总之,这首写得雄浑豪放,并不像朱彝尊《静居室诗话》所载文氏自称其诗“格调卑弱” (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72《甫田集提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