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佚名·奉使来谣》原文赏析
奉使来时,惊天动地; 奉使去时,乌天黑地; 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
至正五年(1345),元顺帝派遣官吏宣抚诸道,慰问人民疾苦。然而,此举不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反而使官吏假宣抚之名,行扰民之实。百姓怨愤,作谣以讽。
“奉使” 即指皇帝钦差。钦差大臣到地方去,因狐假虎威而派头极大,往往造成地方上的轰动。这就是“奉使来时,惊天动地”。一时间,地方上的贪官污吏不免心惊胆战,而一些善良的百姓也会充满希望,乃至准备鸣冤叫屈。殊不知这钦差一到,就被地方官吏团团围绕,做手脚的做手脚,使银两的使银两,常言道“官官相卫”,千古以来有几个铁面无私的包拯?所以那钦差空手而来,满载而归,百姓却大遭坑害。要是递过状子的,可结下祸胎了。所以 “奉使去时,乌天黑地”。钦差一走,地方上的贪官污吏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从此故态复萌,乃至变本加厉,以为可以捞回损失,“官吏都欢天喜地”。他们在加紧搜刮的同时,对于百姓中表示过不满的“刁民”,不免还要加以清算,于是百姓只好“啼天哭地”了。
此谣虽短,内容却十分现实而且深刻,生动地再现了钦差大臣来去前前后后地方上搬演的闹剧,包容是很大的。而其手法也别致,那便是巧妙运用了一组有复叠的嵌字格的熟语:“惊天动地”、“乌天黑地”、“欢天喜地”、“啼天哭地”。而嵌用“天”“地”二则的熟语,一般都意在极度夸张被嵌用的形容词和动词(乌黑、欢喜、惊动、啼哭)。“每种艺术都用一种媒介,都有一个规范,驾驭媒介和牵就规范在起始时都有若干困难。但是艺术的乐趣就在征服这种困难之外还有余裕,还能带几分游戏态度任意纵横挥扫,使作品显得逸趣横生。”“比如中国民众游戏中的三棒鼓、拉戏胡琴、相声、口技、拳术之类,所以令人惊赞的都是那一副娴熟生动、游戏自如的手腕。在诗歌方面,这种生于余裕的游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成分,在民俗歌谣中这个成分尤其明显。”(朱光潜《诗论》)《奉使来谣》这首元代民歌,正是在实施讽刺的同时,充分表现了作者的一种民间的机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