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汪中·过龙江关》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古诗《汪中·过龙江关》原文赏析

井邑千家夹岸喧,浮桥列楫望关门。鱼盐近市商人喜,鼓吹临江榷吏尊。春水蛟龙浮旧窟,夕阳乌雀下荒村。华衣掾史须眉老,会计雄心长子孙。

龙江关,在南京市西兴中门外,明清时设户部钞关于此,专门管理粟帛杂用之税。江南乃历代封建王朝税收的支柱,唐时其税收即已占天下“十九”(十分之九),明清之时当亦不在此数之下,残酷的赋税剥削,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诗人汪中,清代著名学者,工骈文,诗亦朴茂。七岁而孤,曾以贩书为业,一生未官,过着清苦生活。由于这种生活经历,其诗文多有同情人民疾苦的表现,其中尤以《哀盐船文》为著。这一首诗是叙述他过龙江关所见,作者以犀利的笔触揭露了官商和税吏对人民的残酷剥削,用形象的画笔描绘了人民生活的惨状,反映了所谓“乾隆盛世”时深刻的阶级矛盾。

诗的首联写南京的繁华和雄伟。“井邑千家”极写南京住户之多,古制八家为一井,后引申为人户聚居处。“夹岸喧”是指南京人家夹岸而居,因住户众多而喧嚣热闹。古代南京,秦淮河流经市区西入长江,沿河两岸都住有人家,市廛林立,歌楼舞馆,最是繁华,因此前人多有以秦淮代指南京的,如王士禛十四首《秦淮杂诗》。接下来的一句继续写南京之繁华,“浮桥列楫”写商船云集。浮桥是用船筏做桥墩或桥身的桥,用来起运船上货物和供行人登岸。列楫,是指排列成行的船只,楫本为船桨,这里代指船。南京是东南重镇,货物集散之地,更兼清廷设户部钞关于此,所以凡过往商船都必须一律在此交税。“望关门”,关门就是“龙江关”,它雄踞长江口岸,封锁了一切水上交通,一切船只都望而止步,望而生畏,一个“望”字,准确而又形象地写出了它高高在上的淫威,交待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

正由于此,到这儿经商和做官就是一个肥缺。南京操鱼盐之利,经营盐务渔业的官商无疑是有利可图,有钱可赚,他们把持了江南的经济命脉,正如龚自珍《咏史》所揭露的“牢盆(本是煮盐之具,此指经营盐务的官商)狎客操全算”。而到这里做一个税官,即“榷吏”,自然就更是位尊职显,颐指气使了,他们出门去江边收税,一路前呼后拥,鼓角歌吹,好不威风。这是颔联两句所写的内容,作者采用漫画手法,给官商和税吏画像,一“喜”一“尊”勾勒出他们渔利的欢乐和声威。

以上四句,前两句用空镜头,后两句用特写画面,全面而具体地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南京的繁华。但是,这只是一种表面的、虚假的繁华,它的一边是商人、税官的天堂,另一边则是穷苦人民的地狱。接下来,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把他的摄影镜头摇向了另外两幅画面:一幅是春水泛滥,洪水滔天,无情的大水正淹没着千村万落的破旧房舍,断壁残垣浮于水面。另一幅是大水退后的广袤原野,到处荒无人烟,夕阳映照下的村庄残破不堪,成为乌鸦雀鸟的栖息之所。一个“春水蛟龙浮旧窟”,写出大水的肆虐,揭露了统治者河政不修,置人民生命于不顾;一个“夕阳乌雀下荒村”,表明了人烟稀少,富庶的江南原野成了鸟兽的世界。这真叫人触目惊心,真是眼中疮痍、笔底波澜,叫人佩服其构图的巧妙。

在人民遭受如此惨重灾难的情况下,那些被称作“民之父母”的官员们何在?他们在干着什么?诗的尾联以无比深沉的笔触指控了他们的罪状:这些税官,即“掾史”,他们身着华贵的衣服,虽然头发胡须都花白了,但敲诈钱财、算计发财的“雄心”依旧在无限地膨胀,他们还妄图捞一笔大钱去长养子孙,永享那种不劳而获的寄生虫生活哩。真是贪得无厌,毫无人性。这两句诗很冷峻,诗人对那些披着一张华丽人皮的禽兽只作了淡淡的勾勒,即把他们那种衣冠禽兽、毫无人性、毫无同情心的阶级本质揭露无遗。

本诗采取对比手法,描绘出了十八世纪时代的南京一边是繁华的街市,一边是萧条的荒村那种真实的社会画卷。全诗画面感极强,可说是一句一个画面,有大勾勒似的全景图,也有毫发毕现的特写镜头;有淡淡的粗笔写意,也有精工细描的工笔渲染。另外,全诗语言警策,属对精工,具有深刻的讽喻力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