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吴伟业·捉船行》原文赏析
官差捉船为载兵,大船买脱中船行;中船芦港且潜避,小船无知唱歌去。郡符昨下吏如虎,快桨追风摇急橹。村人露肘捉头来,背似土牛耐鞭苦。苦辞船小要何用?争执汹汹路人拥。前头船见不敢行,晓事篙师敛钱送。船户家家坏十千,官司查点候如年;发回仍索常行费,另派门摊云雇船。君不见官舫嵬峨无用处,打鼓插旗马头住。
清代顺治、康熙年间,朝廷为了镇压各地抗清运动,加强军备、设防,地方官吏便强行征调,占用百姓的船只、竹木、耕牛(“职皮为舟障”);更有甚者,“猾吏藉以饱壑,民用不堪”。本诗真实形象地反映了贪官污吏藉口军运,四处捉船,横加勒索,使得江南水乡船户民不聊生的史实,并表现了作者对贫苦人民的同情。
开宗明义,诗一开头便说“官差捉船为载兵”,可是不无讽刺意味的是:能载兵的大船、中船都溜掉了:大船“买脱”(拿钱买通官差,得以逃走);中船行人芦苇丛生的港汊权且躲避,于是只剩下载不了几个人的小船,这些无财无势,成天风里来雨里去,靠渡几个客人,捞点鱼虾换得盐米度日的小船人家,不要说去买通官府,只怕连捉船的风声也不曾听到。诗人用“小船无知唱歌去”描写这些一贫如洗的穷家破船,大难将临却浑然不知,依然平静地哼着渔歌、唱着号子划船而去的情景。殊不知此去无异于自投罗网。
果然,“郡符(官府征用船只的文书)昨下吏如虎”,官差个个如虎似狼,凶神恶煞;“快桨追风摇急橹”,飞快地追上毫无防备的小船。船家被差人扭手揪髻捉了来,背上挨的皮鞭像雨点似的又急又重。“土牛”,是古时迎春所用的土制春牛,供人们在迎春礼仪上鞭打以除寒气 (这叫 “鞭春”)之用。“背似土牛耐鞭苦”一句写出了差役们心狠手毒,全不把穷人当人看的惨无人道的暴行,那似捶打土牛的鞭打声,皮开肉绽的脊背,饱含着贫苦船家的多少屈辱和痛苦!船家争辩说船太小了,怎么载得了军队?官差们却骂声不绝; 路人挤挤挨挨,围观不去。
前头驶来的船只见此情景纷纷停下,谁也不敢闯过去或掉头逃走,比较“晓事”,有社会经验的篙师就出面为每条船送些钱给官府,通融一下,以便保下各家赖以谋生的惟一手段——小船。船户每家破费了用血汗换来的甚至典当借贷凑足的“十千”钱。“官司查点候如年”,“官司”即有关的官府衙门,办事人员挨着一条船一条船查对,疲疲沓沓,故意拖延,哪管船户正提心吊胆度日如年地等着。查点的结果回复下来,不仅每户还得交纳“常行费”即常例钱,更须交出 “门摊钱”。《续通考·金制》云: “额外课 (赋税)三十有二,七日门摊。”因为官府说是要拿这些钱“雇船”运兵、作军事调动之用,谁敢不交! 苍天才知道,这些挨门挨户搜刮来的民脂民膏有几文用去雇船了?最底层的穷苦百姓只落得油水榨干、奄奄待毙。
“君不见”二句作为结束语含有深深的哀叹和不平的讥讽。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人不会看不见“官舫嵬峨无用处,打鼓插旗马头 (即码头) 住”。这里作者勾勒了这样一个画面:一边是被扣住的穷人破旧的小船,一边是闲驻的官家大楼船,嵬峨豪华,打鼓插旗空泊于码头上。
本诗具有吴伟业七言歌行的一般特点,也是“以唐人格调,写目前近事”。叙事朴素流畅,音韵响亮流转,以换韵推动事件的发展,寄托自己的感情。这种情形以末两句为最典型。
《捉船行》与吴伟业的另五首诗《芦洲行》、《直溪吏》 (写官府追捕的酷虐)、《马草行》(写官吏勒索的苛急)、《堇山儿》、《临顿儿》 (写乱离年代儿童被掳掠、被出卖的惨剧),都是揭露社会黑暗、关心百姓疾苦的代表作品。正如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指出的,这些作品“又可与少陵(杜甫的别号)《兵车行》、《石壕吏》……等相表里,特少逊其遒炼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